| 日前来自全球纺织业界近300名代表出席在上海举办为期3天的2009年国际纺织联盟(International Textile Manufacturers Federation, ITMF)年会,就大会主题--“世界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作深入探讨。 在本届ITMF年会中,纺织业高层及专家并就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趋势,贸易保护主义和世界经济新秩序等议题进行研讨。 德国前总理Gerhard Schroeder及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Edmund Phelps亦受邀参加ITMF年会并作专题演讲。 Schroeder表示,欧洲与中国之间的密切关系对世界和平至为重要,欧盟必须增加与中国的策略合作,亦会因中国的成长而受惠。 Schroeder称“德国纺织业已外移,目前除着重产品设计与创新之外,我们必须要有其它的解决方案”。 Schroeder认为,在避免全球性金融市场崩溃的同时,接着隐约出现的危机是贸易保护主义。Schroeder称“欧盟、美国和亚洲虽致力朝向一个自由市场,但确订有各种法令规章来限制贸易。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帮助。透明度和法令才是解决之道”。 Edmund Phelps教授在其发表名为「危机过后的全球经济与中国工业化」(Post crisis Global Economy & China industrialization)的专题演讲中表示,“未来我们将拥有什么样的经济?那将会是全球性和中国的经济”。美国与欧盟经济的增长缓慢,对照亚洲经济的快速增长,新的世界经济秩序正在成形。 Phelps教授称,当前中国的技术大多自其它国家引进,其本地的创新技术尚未充分发展。但中国会逐渐更加重视创新,当中国步上创新的科学发展的轨道时,纺织品将会被挤出社会经济,其意味着未来中国纺织品及成衣业不太可能仍为世界的领导者。 ITMF主席Halit Narin的看法则较具哲理,他表示,“我们是利益共同体,各国应彼此相互尊重,纺织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纺织业不是各国唯一赖以生存和依靠的产业。纺织制造业者亦应尊重劳工的社交生活”。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表示,纺织业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受到严重冲击,许多纺织厂倒闭,工作机会流失,有25%的中国纺织企业的利润下滑。 杜钰洲称,虽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制造商,但为了进一步的发展,必须推动有关创新研发与提升质量、清洁生产与国际合作等相关的改革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