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出手时就出手!面对9月以来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轮番制造的贸易摩擦,我国商务部昨日正式发起反击,打响了贸易反击战“第一枪”。 据商务部统计,1~8月共有17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79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约100.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21.2%。而9月11日爆发的中美轮胎特保案似乎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一场国际贸易战的雏形。昨日,商务部发布公告,从13日起,对原产于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聚酰胺切片征收反倾销税,这一举动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对此的坚决回应。 微型贸易战已经开打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微型战争,而这种贸易保护主义也被学术界称为经济危机阴霾渐消过程中的后遗症之一。 继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最终裁决对中国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后,9月17日,美国钢铁公司又向美国商务部提交申请,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某些钢管产品征收最高90%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 针对奥巴马9月11日签署轮胎特保案的举动,中国9月13日迅速采取了报复性的举措。中国商务部9月13日宣布对美国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 美国总统奥巴马9月14日对轮胎特保案引发贸易战的可能性进行了低调回应,表示这不会引发中美贸易战。可就在10月6日,欧盟部长理事会裁定对中国输欧无缝钢管征收最高39.2%的反倾销税,仅隔一日,美国商务部也表示,已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展开调查。 昨日,商务部发布2009年第79号公告,公布了对原产于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聚酰胺-6,6切片反倾销调查的最终裁定。调查机关认定原产于上述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被调查产品存在倾销,中国内地聚酰胺-6,6切片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决定自今日起,对进口自上述国家和地区的该产品征收最高37.5%的反倾销税,期限为5年。 吉林省有企业进口这种产品 聚酰胺-6,6切片是一种合成树脂,广泛用于注塑、纺丝、改性等方面,是电子电器、军工、汽车、铁路配件、纺织等领域的应用材料。 “截至目前,吉林省尚没有企业生产这种聚酰胺切片。”昨日,吉林省商务厅的相关人士表示。 还从吉林市石井沟联合化工厂获悉,吉林省曾生产的聚酰胺切片产品为聚酰胺-10,而聚酰胺-6,6切片主要用于汽车和机器上,属于工程塑料的一种。 虽然吉林省的化工业没有生产这种产品的企业,但吉林省却有应用这种产品的企业,昨日,记者从吉林省商务厅负责进出口贸易的相关部门了解到,我省有企业在进口聚酰胺-6,6切片产品,进口国为美国。今年的1~8月份,该企业共进口10万美元这种聚酰胺切片。按照目前国内该产品的市场价格计算,10万美元的产品折合约30吨聚酰胺-6,6切片。“聚酰胺-6,6切片在国内的报价接近2万元/吨,美国产品在征收反倾销税后每吨最高将达到3万元到4万元。” 专家点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对此,北大经济学院擅长于研究国际经济方面的专家王大树表示,中国和美国及欧盟间近期的摩擦不可能演变为大规模的贸易战,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每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轮胎价值约10亿美元,而1~7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汽车和零部件总值约8亿美元;进口的肉鸡产品总价约为3.8亿美元,可以看出,这场微型贸易战的开打对谁都不利,若扩大会对美国的实质损害更大一些。 王大树认为,这场微型贸易战是美国和欧盟部分国家最先宣战的,所以中国的坚决回应是及时也是必须的。从深层次来看,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小麦和猪肉才是重头戏,美国1~4月向中国出口大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三成以上,而这些就占美国出口大豆总量的六成;1~4月美国向中国出口猪肉超过了欧盟,达到5554吨,由此可见,如果贸易战升级的话,美国方面也根本尝不到甜头,反而会伤害自己。 对策:吉企应实现进出口多元化 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刘庶明表示,经济危机过后,全球经济都陷入了一种从衰退到缓慢复苏的过程,市场期待资源和政治权力等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重新分配,通货膨胀、美元贬值、贸易战等后遗症随之产生。 近期,美国和欧盟不断挑衅并向我国一些行业展开反倾销调查,实施相关贸易保护举措,中国对相关聚酰胺切片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打响了贸易自卫反击战的“第一枪”。 对待这场贸易战,吉林省的企业如何应对才能减少自身伤害?刘庶明表示,首先,对于我省的进出口企业来说,一个企业采购和销售的产品应该实行多元化进货和多元化销路的理念,在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路上注意“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只有多头联系、多方开辟市场,才能在复杂的贸易关系中规避和降低风险,同时,还能增加自己与商家谈判的能力。 另外,对于选择贸易国也要有一定的长远判断,不能集中于美洲和欧洲。最后,所生产的产品销路不能都依靠出口,销路上国际、国内的分布也要实现多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