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聚丙烯供需现状分析 全球聚丙烯消费近十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继续成为全球聚丙烯需求增长动力,也正是因为亚洲地区聚丙烯需求依然呈现增长势头也导致了国际市场上一些有实力的公司继续对新建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2010年前后全球在建的大量聚丙烯新增产能将陆续投产,全球的供应量将快速增加,但同时企业的原料成本又居高不下,这将迫使企业降低开工率,而整个聚丙烯行业的赢利能力也将受到影响。另外,印度的聚丙烯消费正在快速增长,近年来印度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这极大地刺激了消费的增长。印度是亚洲最大的汽车、各类器具和包装食品市场之一,此外印度正在大力改善基础设施,这一切都刺激了聚丙烯消费的强劲增长。回顾从2000-2006年间,全球聚丙烯产能平均增速达到4.6%,同期消费增速为6.4%。2007-2011年,全球聚丙烯产能增速将超过需求增速,特别是 2008-2009年全球聚丙烯产能将大幅度增加,预计2007-2010年平均增幅将达到290万吨/年。2008-2010年间全球将新建1020万吨聚丙烯产能,预测2008年全球聚丙烯产能将达到5480万吨,如印度信赖石油公司将在2008年12月投产位于古吉拉特邦 Jamnagar的2900万吨/年的出口型炼油装置和附属的聚丙烯装置。该炼油装置紧邻母公司信赖实业现有的3300万吨/年的炼油装置。而新聚丙烯装置的设计产能为90万吨/年。而2009年达到5830万吨,2010年达到5980万吨。还有巴西石化公司35万吨聚丙烯项目2008年上半年期间已经投产,巴西石化共有19家工厂,年生产1100万吨石化产品,在巴西聚丙烯行业具有领导地位。而巴西国家的个别公司也同时在其他国家生产聚丙烯下游衍生物,如巴西国营石油公司(Petropar)子公司Fitesa在美国开始丙烯纺粘无纺布生产。总投资额1.2亿美元,计划包括在美国新工厂(详细未发表)新设已订购的2条生产线的安装。新工厂将使用超细原料生产轻质、高品质聚丙烯纺粘无纺布。2009年下半年投入生产。该公司制定了在北美贸易自由区(NAFTA)的长期战略目标,本次生产线的增设是目标实施的一个环节。1991-1995年该公司曾在美国进行过无纺布生产。Fitesa在巴西国内拥有年产4万吨的聚丙烯纺粘无纺布生产线。另据报道,沙特聚烯烃(Saudi Polyolefins)将在朱拜勒新建一套聚丙烯厂,而不是对现有装置进行扩能,据一位接近该公司的人士表示。拟建的2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预计在2009年1月将实现商业化生产。该公司在朱拜勒现有的聚丙烯装置产能约40万吨/年。新装置的丙烯原料将来自沙特乙烯和聚乙烯合作的100万吨/年裂解装置,计划2008年8月投产。 2007-2010年聚丙烯产能和需求增长情况将发生改变,产能年平均增速将达到6.3%,而需求年平均增速将回落至5.5%。由于产能快速增长将导致全球聚丙烯开工率下降,预计2007年聚丙烯平均开工率为92.5%,2010年可能降至87.5%。预计2008年中东地区聚丙烯产能将达到700万吨/年,2009年达到850万吨/年,其中一半以上的总产能将建设在沙特阿拉伯,2011年中东聚丙烯产能占全球总产能比例将由目前的7%增加至14%。中东产能仍然将主要针对中国市场,当然欧洲也可能成为替代的目的市场。2007-2011年亚太地区聚丙烯产能年平均增速预计为7%,主要新增产能分布在中国大陆、印度和韩国。2007-2011年中国聚丙烯产能年平均增速预计为11.3%,中国继续成为全球聚丙烯市场增长的“发动机”,需求年平均增速将保持为8.2%。韩国将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聚丙烯出口国,2011年韩国聚丙烯净出口量将高达130万吨。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市场上由于经济因素,Dow化学将美国路易斯安那Hahnville地区5亿磅(22.5万吨)/年的Union Carbide聚丙烯(PP)装置,在2007年年底的时候永久关闭该装置。关闭该装置是个困难的决定,但由于多方因素,如无法长期获得便宜的丙烯、技术陈旧以及需要增加资金来使运行满足Dow化学的标准,因此不得不关闭。装置的关闭将影响约60名员工,多数人将调配到St. Charles Operations的其它岗位。 二、中国聚丙烯工业现状及发展情况 今后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聚丙烯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据统计,2007年中国聚丙烯进口量同比增长4%,达到300万吨,但2008年的进口量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减少了4%,因为中国国内大量聚丙烯新增产能陆续投产。专家表示,中国的聚丙烯投资热将继续,如果所有计划项目都能如期投产,到2011年中国的聚丙烯总产能应达到1220万吨,到2016年将达到1550万吨。 回顾最近几年来,中国有聚丙烯生产企业将近80家,生产装置共有将近100套,总生产能力大约为620万吨/年以上,约占全球聚丙烯总生产能力的13%以上,2005年产量超过10万吨的企业有18家,总产能达到357.3万吨/年,占全国总产能的65.6%。其中,连续法聚丙烯生产装置有37套,生产能力合计超过420万吨/年,约占国内聚丙烯总能力78%;间歇式生产装置有54套,生产能力合计为120万吨/年,约占国内聚丙烯总能力22%。与发达国水平相比,中国聚丙烯产业尚存在生产企业多、装置规模小、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为填补中国仍近40%的聚丙烯供需缺口,跨国公司在广东惠州、上海和福建泉州合资建设炼化一体化工程,配套建设的三地PP装置的总能力达89万吨/年,BP在上海赛科石化公司合资的25万吨/年装置巳于2005年6月投产、壳牌/中海油在惠州合资的24万吨/年装置也于2006年3月投产、埃克森美孚在福建泉州合资的40万吨/年装置将于2008年投产。2006-2009年中国将新增聚丙烯产能650万吨/年(拟、在建聚丙烯项目见下表1)。预计到2010年,中国聚丙烯装置总生产能力将达到1040万吨/年左右。 表1 2006-2010年中国聚丙烯生产企业产能情况 单位:万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