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有不到3个月,针对纺织服装制品的配额制度就将结束。这一国际纺织、服装贸易制度的变化是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最新挑战。自1974年以来,《多种纤维协定》以及其他限制纺织贸易的协定终于告一段落了。然而这不仅带了希望和机遇,同时也带了极大风险。 9月20日在山东枣庄文化衫交易会期间举办的论坛上,主办方特意邀请了美国贝克豪思律师事务所埃利特博士谈论了纺织配额制度终结后的国际贸易这一话题。博士认为由于许多国家对纺织贸易的未来感到很不确定,许多团体有很多忧虑,所以配额制度可能还将保留一年。他希望企业为配额制度的结束、理论上即将来到的“自由贸易”做好准备,但同时他提醒企业,美国和欧盟将针对中国纺织、服装制品展开种种贸易行动,最终对企业造成严重威胁。 配额制度的结束并不代表自由贸易的来临,因为即使没有正式或官方限制,仍有许多方式可以限制自由贸易。许多迫使配额制度保存了35年的贸易保护势力仍然存在。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是关注的焦点,尤其在美国和欧洲,但也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印度以及整个美洲地区。在美国市场上,墨西哥是中国服装的头号竞争对手,加拿大是中国纺织品的头号竞争对手。 以下是一些重要事实依据:1990年,香港是美国最大的服装供货商,香港服装的美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6.1%。中国大陆其次,占14.5%。当时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占主导地位。到2007年,中国服装在美国的市场份额达到了33.4%,同时其他任何国家的市场份额都低于7%。 在美国及其他国家蔓延着一种恐慌———配额制度的结束意味着中国产品将席卷世界市场。美国企业将无力竞争,其他国家的企业也将失去和中国企业竞争的能力。在美国,服装产业的恐惧情绪最为严重,对中国出口品最为害怕。 针对某些服装产品的担忧尤为严重。举例来说,2006 年和2007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产品对美出口激增:棉质、人造针织女 式衬衫,棉袜子远远超过墨西哥 人造纤维为原料制成的袜子,男式棉质、人造针织衬衫,棉质女式中、长、短裤,文胸,人造纤维为原料的文胸,棉质及人造纤维所制内衣,棉质割绒及其他种类的毛巾、浴巾,棉质小开衫一年内市场占有率从28%上升到54% 男式人造纤维制成的开衫,女式人造纤维制成的开衫一年内市场占有率从38%上升到51%。这些中国产品的市场份额激增、有些已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它们很可能面临贸易保护行为。 一些纺织制品在美国的市场占有量也迅速增长,尤其是涤纤维织物,一年内市场占有量从10.84% 上升到17.16%,针织织物市场占有量从2006年的8.38% 上升到2007年的11%。不管是哪种情况,法律调查都会研究究竟是谁失去了美国市场的市场份额。大多数情况下,墨西哥损失最严重。如果不是美国企业、而是其他国家的企业失去美国市场份额,那么中国生产商在贸易纠纷中并不会面临太多威胁。但是中国企业应当了解最容易受攻击的弱点。 埃利特博士认为,从长期来看,对大多数产品来说,中国产品可能带来威胁这一说法值得怀疑。中国的生产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飞速上升,生产商现在已经向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转移,因为那些地区的生产成本更低 由于运输成本提高和人民币升值等原因的影响,美国向中国转移生产的状况正在消退 对中国厂商来说,美元贬值使得美国市场的吸引力逐渐减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