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波兰政府做出一项影响中欧贸易物流的重要决定——推迟重新开放与白俄罗斯的两个边境口岸。原本计划在本月内开放的口岸,如今要延后数周,最早可能到11月中旬才能重新开放。而这一决策背后,是波兰为声援邻国立陶宛而做出的行动。
就在上周,立陶宛宣布完全关闭与白俄罗斯的陆地边境,关闭时间一直持续到11月底。立陶宛方面报告了多起涉嫌走私的“气球事件”,这些气球的出现干扰了其领空安全,为防范潜在风险,因此立陶宛选择关闭边境。
波兰此前的“关口”之举与影响
其实,波兰此前就有过类似行动。9月12日,波兰以国家安全为由,无限期关闭了所有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涵盖公路和铁路通道。这一举措直接导致中欧班列运行受到重创,一度全面中断。当时,超过300列班列滞留在白俄罗斯侧的布列斯特(Brest),130多列班列则滞留在波兰侧的马拉舍维奇(Małaszewicze),上万个集装箱堆积在边境,物流运输陷入混乱。(往期链接:预警 | 突发!口岸关闭+港口无限期罢工,约300中欧班列受阻,这国贸易运输也陷入停顿!)
需要说明的是,位于波兰-白俄罗斯边境的马拉舍维奇(Malcross)-布列斯特(Brest)口岸,堪称中欧班列的“咽喉”要道。2024年全年,中欧班列货运量约1.8万列次,其中高达90%(约1.62万列)的货运量都要经过该口岸,货值超过2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900亿元)。
口岸重启波折:中方施压后的新变数
在中方施压后,波兰已逐步重新开放了部分口岸。不过,剩余的两个口岸原计划在11月重新开放,如今却被推迟数周。
此次推迟开放的两个边境口岸均为公路通道,主要承担货运卡车和汽车的运输任务。
Bobrowniki(博布罗夫尼基)-Bobrujsk(博布鲁伊斯克)口岸:作为最大的公路口岸,它主要处理重型卡车货运,年吞吐量约50万辆,运输货物以农产品和工业品为主。原本计划在11月开放,现在却要延后数周。
KuźnicaBiałostocka(库日尼察)-Bruzgi(布鲁日)口岸:这是第二大公路口岸,年处理约40万辆卡车,常用于木材和化工品的运输。同样,原计划11月重开,如今也推迟到了中旬以后。
口岸延迟开放的多重影响
物流运输受阻:公路口岸在中欧班列的运输中起着“最后一公里”转运的关键作用,例如将集装箱从火车转运到卡车上。波兰延迟开放口岸,极有可能导致边境周边出现拥堵情况,清关时间也会增加1-3天。据估算,每周受影响的货值高达5 - 10亿欧元,主要涉及的产品为电子和消费品。
运输成本攀升:中欧班列的运费已经因为9月波兰关闭口岸事件上涨了20%,此次口岸延迟开放,预计运费还会进一步推高5-10%。面对如此高昂的运费,部分企业不得不改变运输方式,转向海运,但这会导致运输时间延长15-20天;或者选择绕道中亚/土耳其,不过这样成本将增加30%左右。
地缘政治风险加剧:拉脱维亚有可能效仿立陶宛和波兰,关闭与白俄罗斯的边境。目前,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三国正在加强波罗的海地区的安全合作,以防范俄罗斯-白俄罗斯可能带来的潜在威胁。这一系列动作凸显了该地区地缘政治的脆弱性,短期内,供应链中断的风险仍然居高不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