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升洞庭苎麻产业化研究过程纪实 湖南华升洞庭麻业有限公司与东华大学共同研究的《舒适性超薄苎麻面料系列关键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获得“纺织之光”200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透过企业与院校之间的互动研究的过程,可以反映出科技成果研发的艰难与不易,也可以反映出纺织儿女面对困难时的决心和毅力。 这是一支由洞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荣金莲带队的20多人的研究小组取得的又一次殊荣。在荣金莲的回忆里,研究项目的整整两年中,她已记不清有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有多少次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又有多少次经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而现在,项目获得一等奖,一切的辛苦似乎都没有白费。 洞庭高支纯苎麻面料外观轻盈、手感舒适,深受市场青睐。 齐心协力 攻克行业瓶颈 谈及这个来源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项目,曾获得香港第二届“桑麻奖”的荣金莲介绍说:苎麻是我国特有的麻类资源,具有“中国草” 美誉,苎麻产业也是我国较有优势的特色产业。然而,苎麻产业由于粗放型的发展模式、80%的产品为常规产品、技术含量整体偏低、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与技术缺乏等等这些问题,制约了苎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苎麻在脱胶、纺纱环节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很多企业只能生产低档产品,价格自然很低,更无利润可言,不得已走上关闭破产之路。荣金莲及小组成员面对这样的行业现状很痛心,他们决定从苎麻的种植、脱胶、纺纱、织造、染整、废水处理等产业链上进行集成创新。两年前,在具体项目实施中,洞麻成立了项目实施办公室,采取目标承包管理形式组织实施。荣金莲担任该项目的负责人。当时她就觉得内容覆盖范围广,技术数据管理和分析难度较大。洞麻为此派出专人收集、整理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定时呈报课题组长和相关部门。 课题研究小组是一支由洞麻组织的20多人的队伍。在现在的荣金莲看来,这是一支高效精干的队伍。课题成员除了要具有相关专业的学历,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经验外,更要具备任劳任怨,敢于创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天天都泡在生产现场搞研究。”荣金莲说,“小组成员的敬业、奉献精神常常让我感动不已。” 坚韧顽强 逐个击破难题 在节能环保快速脱胶技术的中试中,生物酶的稳定性难以控制,使得生产试验一致性差。小组技术人员不分昼夜持续跟踪,不畏辛苦,连续三个月都没有好好休息,通过多次试验,他们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 在超高支苎麻棉紧密纺纱线开发中,没有现成麻纺紧密纺设备,必须自己设计制造。课题组成立了紧密纺设备组,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他们完成了调研、设计、配件加工、整台设备改造及验收,确保项目顺利进行。质朴、坚韧的特点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用荣金莲的话说,这真是一支敢打硬仗的“突击小分队”。 该课题项目是洞麻与上海的东华大学合作的。遥远的距离,让课题小组与东华大学教授难以进行面对面交流。但荣金莲安排每周都要通过网络或电话进行沟通,掌握项目进度和详细情况,有利于及时调整科研方法。尽管如此,东华大学的程隆棣、俞建勇等教授乘坐飞机经常颠簸于上海与岳阳之间。“他们坐飞机到了长沙黄花机场之后,还要坐两个小时的路程到达我们公司。非常感谢东华大学的教授们,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荣金莲说,东华大学侧重于理论基础研究,洞麻侧重于生产实践研究工作。 项目经费紧张,这是研究小组面对的另一个难题。而洞麻给予了大力支持,公司严格按计划任务书规定的支出范围和进度进行经费使用,管好用好科研经费,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回首两年的攻关路,荣金莲感慨万千:“现在项目说起来很容易,但当时确实是一个问题接着另一个问题,感觉没有尽头。”通过他们不懈的努力与拼搏,他们将产品支数由36 Nm提高到666Nm,面密度达到了16g/m2,攻克了原料品种、传统化学脱胶、纺纱成形、织造、染整等加工过程中的瓶颈。 课题成果让行业发展受益 在荣金莲的心里,纺织之光一等奖这不仅仅是一种荣誉,这个项目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给行业带来诸多利益。对于湖南华升洞庭麻业有限公司来说,年产150万米的生产线已投入试生产运行,新产品销售平均单价为常规产品的5倍。目前洞麻已生产出当今世界上最薄的666Nm苎麻面料,每米售价高达328元,堪称纺织面料的软“黄金”。 项目解决了苎麻“产品低档化”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扩大了苎麻纤维的应用范围和纤维的用量,促进了苎麻纺织业的发展,解决了脱胶工艺高能耗、高污染的关键问题,对苎麻种植品种改良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促进了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 将粗糙的苎麻做成轻逸、飘柔、滑爽的舒适面料,荣金莲和她的洞麻团队完成了一项前人无法完成的工作,实现了苎麻产业的一次亮丽升级,洞麻这颗洞庭湖畔的璀璨明珠将再次在引领时尚的潮流中引起同行业乃至全世界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