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小新“潜行”无缝内衣行业已经多年,最近的一则媒体报道让他和他的企业成为了公众焦点。 2009年3月中旬,有媒体发布消息称,位于浙江省诸暨市的浙江美邦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邦纺织)已并购美国纽约和洛杉矶的两家无缝内衣企业。被并购的这两家美国公司,已有15年历史,在美国无缝内衣行业占据50%的市场份额。并购完成后,“美邦纺织”将一跃成为该行业全球最大的跨国集团。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消息见报后,给陈小新和美邦纺织带来的却是一堆“烦恼”:商务部外管局前来问询收购细节,绍兴市当地税务部门对美邦纺织的税务情况展开调查。 “我一向潜心做企业,就是不想与同行有纠葛,却想不到仍身陷恶性竞争的漩涡。”3月25日,美邦纺织董事长陈小新向《浙商》记者详述收购过程。显然,事态的发展让他感到“意外”。 “只能说是‘好事多磨’了,我们还是按照原定计划实施并购,现在第一阶段的动产部分收购已经完成,不动产部分的收购则要等待相关部门审批。”虽然“很烦”,但陈小新仍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表示,预计到6月份收购计划将完成。由于被收购的两家美国企业具有产品设计、分销渠道方面的优势,美邦纺织将在2009年大举布局美国市场。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美邦纺织正在进行技改扩建,届时美邦的无缝内衣机器将达到1000台,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老大”。 低调潜行 在此次并购事件出现之前,国内无缝内衣领域几乎没有多少人知道陈小新其人。但在诸暨,美邦纺织却是无缝内衣行业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从某种程度上说,美邦纺织前期发展过程是国内无缝内衣企业发展的一道缩影。1998年,离开银行系统的陈小新创办了美邦纺织,与众多几乎同时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一样,从事袜子生产。 “公司有‘美邦’、‘燕辰’两个品牌,以贴牌加工为主,产品主要销往欧盟。”经过数年经营,美邦纺织在欧盟尤其是西班牙拥有了一定的市场,并在西班牙设立了专业销售公司,配合开拓欧盟市场。 但是,客观地说,美邦纺织刚进入袜子行业时,正处于行业辉煌期。在稍后的几年里,袜企的利润逐渐走弱,美邦纺织乃至众多大唐、义乌等地的袜企不得不寻找另外的方向。 美邦纺织算是比较早地找到了新方向。 2002年下半年,由于长期穿梭于美国、西班牙等地做生意,陈小新捕捉到一个信息:欧洲客户青睐无缝内衣,市场潜力不小。而当时无缝内衣在国内还鲜少有生产厂家,在大唐镇更是空白。 这一发现着实让陈小新兴奋了一阵子。经过认真的市场调研,美邦纺织决定引进新设备,开发无缝内衣产品。很快,美邦纺织淘汰了100多台旧袜机,取而代之的是价值3000万元的50台先进的全成型机。 据陈小新介绍,那时候的无缝内衣产品非常畅销,企业每天生产的内裤就达3.8万条,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纷纷发来订单,销售额连年翻番。2008年,销售额更是达到历史最高点6000万美元。在无缝内衣领域尝到甜头的美邦纺织步子越迈越大。由于订单越来越多,美邦纺织投入巨资扩充产能。至2008年,公司已拥有全成型机800台;同时,他们又去邻近厂家租了厂房。 “50%的订单外包了。”陈小新的话表明,此时的美邦纺织,已经有了扩张的外部动因。而陈小新主观上的扩张欲望,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案例中找到一些眉目。 2007年,美邦纺织入股步森集团,初尝战略投资。同时,美邦纺织出资200万美元收购开曼群岛的唯上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部分股份,成为这家高科技公司的控股股东,走出了对外投资并购的第一步。 借机并购 2008年的美邦纺织,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大唐镇无缝内衣出口的大户,国外一些知名品牌纷纷把订单抛给了美邦纺织,这给之后的“行业第一并购”埋下了前因。 2008年6月份,来自美国纽约和洛杉机的两家美国无缝内衣企业(出于保护企业品牌考虑,隐去企业名称)找到了陈小新,分别与美邦纺织签订了为其贴牌加工的意向性协议,约定由美邦纺织每月加工50—60万美元金额的订单。 “这两家企业从事无缝内衣经营都具有15年历史,美国排名前十的连锁商超里都可以见到他们的品牌,两家公司的销售额占据了行业半壁江山。”那时的陈小新自称还只是对能进入美国市场感到庆幸,但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行业变局,给美邦纺织提供了“小鱼吃大鱼”的契机。 2008年年底,与美邦纺织合作了近半年的这两家美国公司突然宣布取消采购计划。因为金融危机的蔓延,两家美国公司的贷款银行陷入财务危机并抽贷,使两家公司陷入流动性枯竭。陈小新紧抓机会,趁机买下了这两家公司全部的股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