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拥有年产80万吨的聚合生产能力,如今又入驻“华联三鑫”,浙江远东化纤集团如“潜行大鳄”,雄姿露出,让人惊讶。务实的集团董事长徐茂根从两台铁木织机开始创业,虽然拥有省劳动模范、全国乡镇企业家、中国纺织企业家创业奖等荣誉称号,但本色依旧。不论在车间还是办公室,记者每次见到他时都穿着一身工作服,这一细节足以说明他内心深处对事业的重视,是每天都在为做强主业而辛勤耕耘的“老黄牛”。 企业发展是靠实干出来的 1953年出生的徐茂根,在1980年就踏上了创业征程。当时,他办起的只能称之为作坊,全部家当只有两台铁木织机。这个时期商品不足,却给怀着创业雄心的徐茂根提供了发展空间。果然不出几个月,他就创出了几万元的利润,抢得市场先机。 此后,依靠自身积累搞技改,做长产业链,创新经营,调优产品,“远东”不断扩张不断做强。徐茂根说:“企业发展是靠实干出来的。” 我们且看“远东”的发展足迹: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已拥有280台织机;1986年,产业链首次延伸,涉足印染业;1990年,产业链拉长到涤纶纺丝领域;1998年,发展到16万吨的纺丝产量;1999年,投入8亿元的聚酯一期工程,当年销售就达到20亿元;2001年,聚酯二期工程又使“远东”成为全市第一个销售超50亿元的企业;2003年,投资10多亿元,实施了年产40万吨聚酯、40台加弹机、远东热电厂三项技改项目;2005年,销售直逼100亿元,绍兴告别了没有大规模企业的历史;2008年,入驻“华联三鑫”。 在这30年间,“远东”经历了几次大的飞跃,这是徐茂根始终坚持创新投入的结果。徐茂根说,这条路他将走下去,不断地加以完善。 现在的远东化纤集团集石化、聚酯、涤纶纺丝、涤纶短纤、加弹、印染、房地产、热电、投资于一体,产业链配套完善。企业在PTA和化纤领域,都是国内外很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实施创新战略和品牌战略 “远东”不仅规模上实现了飞跃,而且是公认的殷实“人家”,这与“当家人”强烈的事业心和务实的作风密不可分。徐茂根认为,企业要先做强才能再做大,创新战略和品牌战略的实施,是做强企业的有力保证。 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支配下,“远东”加大科研投入,大力开展产学研活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积极优化产品结构,开发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极具市场竞争力。在产品创新的同时,“远东”实现了市场创新,在稳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扩大出口份额,目前远东产品已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巴西的化纤市场几乎被“远东”、“叶茂”牌产品垄断。 “远东”还在创新管理、内部挖潜上做足了文章。企业自行研究出新配方,替代了原先90%依靠进口的PTA生产原料,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提高了产品竞争力。“远东”还每周定期召开市场行情分析会,及时掌握最新市场信息,科学地对内部生产做出快速反应和调整。 接盘“华联三鑫”显英雄本色 被称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PTA生产企业“华联三鑫”,由于受全球金融风暴、资金和管理等叠加影响,在去年9月29日下午5时停产。“华联三鑫”作为绍兴最大规模的工业企业,产业关联度大、资债牵涉性强、社会影响面广,引起各方关注。 就在人们认为江苏华西集团将接盘“华联三鑫”时,但华西集团却意外退出。 “难道绍兴就没有扛得起这副担子的企业了吗?”在这一情形下,徐茂根毅然决定接盘“华联三鑫”,承担起社会责任。由浙江远东化纤集团、滨海工业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注资9亿元和6亿元重组“华联三鑫”。11月7日,“华联三鑫”停机一月有余的第一套PTA装置重新启动,顺利恢复生产。 对徐茂根的人品和管理能力人们深信不疑。“远东化纤”总资产达90亿元,企业管理较为规范。而且“远东”在产业链上处于“华联三鑫”下游,公司目前年聚合能力达到80万吨,自身将消化部分产能,抗风险能力会因此有所增强。 在徐茂根的引领下,“远东”一步步从嫩芽成长为参天大树。在新的历史时期,“远东”又开始了新的腾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