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浙江省,“草根经济”创造了绝大多数财富。对遭遇经营困境的“草根经济”进行金融扶持,在浙江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2008年12月,国务院出台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九项政策措施,其中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重是“金九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央和各地方的高度关注下,受国际、国内双重不利形势影响而更加凸显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是否能得到有效缓解?按照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广大金融机构是否能和中小企业一起共克时艰,帮助中小企业度过经济困难期?带着这些问题,前不久,本报记者走访了浙江地区的部分金融机构以及相关政府部门。
资金短缺难题放大
车间里机器轰鸣、织机飞转……接近年根儿,浙江海宁中怡袜业公司仍然一派繁忙景象。记者赶到时,一辆载有红色集装箱的大货车停在厂区内,公司董事长倪霞敏正带着工人们抓紧装箱。
因为要在春节前赶着完成订单,中怡袜业没有时间搬到刚刚建成的新厂房。由于没有充足空间存放大量产品,仓库中、厂房内、办公室里、过道边上到处堆满了成捆成捆的制成品。倪霞敏告诉记者,即便是这样的生产进度,仍然难以满足巨大的订单需求。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浙江省出口加工型企业普遍遭遇困境,在温州、台州、宁波、绍兴等地区,不少企业通过减产、收缩规模以渡过难关。一些昔日的地区性龙头企业甚至传来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消息。市场对整个长三角地区经济状况的担心在加剧。
然而,“危”中也有“机”,即使在这样的不利形势下,仍然有一大批像中怡袜业这样的企业在逆境中生存并壮大起来。“经济形势出现变化,反而给我们带来更大的生存空间。现在面临的较大问题是,抓住机遇扩大生产需要投入更多资金。”倪霞敏说。
除了处于快速扩张期的成长型企业急需资金,那些需要通过转型升级以化解经营压力的企业也需要融资支持。
富阳市的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反映,公司有近亿元的流动资金贷款授信,但为了提高产品档次,与美国同类产品竞争,急需技改资金1亿元,银行的中长期贷款资金却无法落实。据统计,浙江省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中技术改造贷款占比已从2000年的16.09%下降到2007年的0.97%,下降了15.12个百分点。
在经济调整的特殊时期,中小企业融资中原本存在的“保大收小”和“收长放短”的难题被进一步放大。
银政合作共助担保
“大企业锦上添花有余,小企业雪中送炭不足。”杭州当地的一些民营企业老板告诉记者,当经济进入下行期,缺少抵押物的小企业贷款首当其冲受到压缩。
来自浙江省中小企业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浙江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中,占全省税收总额50%以上的乡镇企业贷款比重从2000年的13.74%下降到2007年的6.72%。
"商业银行贷款’保大收小’制约了中小企业发展,贷款结构矛盾依然存在。"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吴家曦告诉记者。
记者对浙江地区部分金融机构采访时发现,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户均贷款都在10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贷款在总贷款中占比极少。如何能满足仅有200万元、300万元信贷需求,且只有机器设备为抵押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担保机构原本应该服务于这些没有足额资产抵押的小企业。然而,担保机构普遍资信不足、实力孱弱、管理混乱、规模较小,难以成为银行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开发银行浙江分行与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共同探索开发出"抱团增信"担保融资模式,旨在提升担保机构的信用能力,从而解决小企业因无足额资产抵押而难以获得贷款的问题。
"政府难点就是国开行工作的重点。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国开行原本并不具有先天优势。我们人员少、网点少,对小企业经营管理原本并不熟悉。"国开行浙江分行副行长范显伟向记者解释说,作为长期服务"两基一支"领域的金融机构,国开行近年来秉承"增强国力,改善民生"的使命,积极在探索如何为小企业服务。"针对担保行业存在的小、乱等问题,我们认为首先需要提升它们的信用能力。""抱团增信"担保融资模式将10家左右担保机构组成一个共同的担保体系,通过民主评议共同审批"抱团"内部所有融资项目,所有贷款经由浙江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有限公司统借统还。同时,每家担保机构各出资100万元组成一笔共同风险准备金,对可能发生的不良贷款承担"再担保"责任,最大限度降低贷款风险。
目前,浙江全境已有332家小企业受惠于国开行创造的"抱团增信"担保融资模式。这一模式自2007年4月开始运作以来至2008年12月,已经累计发放贷款5.61亿元,累计完成358个中小企业融资项目,单笔贷款额均不超过200万元,至少新增就业5300余人,新增销售收入18亿元,新增利税总额1.6亿元,真正推动了浙江"草根经济"的发展。
风雨同舟携手并进
受国际国内不利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小企业的销售压力不断加大。大量流动资金滞留在生产环节,应收账款增多,存货占用资金上升,企业资金需求量快速增加。
在工业经济发达的杭州市萧山区,企业被套上了资金"紧箍咒"。2008年一季度,该区规模以上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和产成品存货增长3成,两项资金占压43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2.8亿元,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同比延长8天,资金沉淀导致资金需求大幅上升,企业财务成本和主营业务成本上升近25%。
尽管中小企业资金缺口加大,出于确保信贷安全的考虑,部分商业银行在放贷过程中仍然相当谨慎。
"银行和企业,是一对经济共生体,在困难时期二者为什么不能携手互助?市场有风险,企业有风险,银行该不该为追求零风险而对企业’惜贷’?"记者在浙江当地采访时,部分企业老板对"惜贷"现象表示不理解。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该省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分行2007年新增贷款为1487.27亿元,2008年新增贷款缩减为1093.69亿元,同比减少了四分之一。其中某商业银行2008年1月至4月,新增小企业贷款13亿元,同比减少85亿元。
当前,中央提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浙江地区的金融机构是否积极相应号召,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
2008年11月21日,中国建设银行与浙江省政府签订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合作协议,拟在今后三年向浙江中小企业新增贷款600亿元。此次签约是双方前一个三年合作协议结束后的后续签约。在2005年9月至2008年9月的三年合作中,建行推出了"成长之路"、"速贷通"、"小企业船舶抵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等一系列创新产品,三年新增中小企业贷款611亿元。目前这家分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918亿元,占全部对公贷款的47.1%。
"目前是发展优质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较佳时机,因为逆境中结成的合作关系将更持久。"民生银行工商企业金融事业部杭州区域总部市场营销部负责人王东告诉记者。
民生银行是浙江地区惟一一家以事业部制专营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工商企业金融事业部从成立之初就将服务对象定位为中小企业,受经营范围的限制,该部只有而且必须专注于将中小企业融资做深做精。
当地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小银行常常"尾随"大银行放贷中小企业。这样既可以节省前期的市场调查成本,而且由于在贷款组合中占比少,相对风险低。针对这一诟病,王东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力争做中小企业的主要合作银行。前一阶段浙江企业出现的问题证明---银行突然从资金紧缺的企业抽回贷款,可能成为压垮企业资金链的’最后一根稻草’。其他银行抽贷会拖垮企业,而企业倒闭会危及我们的贷款安全。成为主要合作银行,便于我们控制整个局面,从而更持续地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据统计,截至2008年12月31日,民生银行工商企业金融事业部在浙江省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101亿元,比年初增长145%。接下来的2009年,民生银行表示将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