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不是做投资,花出去的钱要看效果,我们追求长期效应。”自从梦娜成为2008年奥运会袜类产品独家供应商以来,其营销策略备受业界质疑。近日,梦娜集团董事长助理丁玮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做出上述回应。 粗放型奥运营销 作为奥运历史上首次出现的袜类产品独家供应商,梦娜对奥运的热情可见一斑,梦娜老总宗谷音更是放出“如果达不到效果,大家一起去跳江自杀”的豪言。然而在两年的时间内,梦娜却因为其赞助活动生硬、营销没有内涵以及广告不落地等多方面饱受质疑。“没有细致详尽的营销方案,没有与运动队或者运动员更进一步的合作计划,梦娜并没有完全释放出奥运赞助商的营销能量。”审蒙营销机构的王元成总经理对记者说。 甚至在对手眼里,梦娜的营销也没有踩到点上。在赞助奥运之后,梦娜仅在奥运倒计时两周年举办一台以《我们的奥运》为主题的“梦娜之夜”大型文艺晚会。直到现在,浪莎员工提到当年梦娜的央视晚会,表情中都会显现出一丝的诡笑,浪莎员工对记者说,除了主持人在开始提到了梦娜以外,中间只字未提,“如果在晚会中间才调到这个台,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晚会跟梦娜有什么关系”。 与那些有着多年奥运营销经验的跨国公司相比,梦娜的市场营销手法显得有些粗放。王元成分析说,梦娜缺少了对体育消费的研究,同时也缺乏这方面的创意和经验,“如何把自己的产品、服务、品牌、企业文化等内涵与奥运精神找到一个合适的对接点依然是个未知数”。 针对以上问题,丁玮认为,民营企业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营销手段,做到开源节流。“我们毕竟是民营企业,我们花的都是自己的钱,所以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要谨慎地评估,我们不比那些奥运会合作伙伴,在供应商这个级别,我们做得还是可以的。”丁玮同时表示,梦娜所有的宣传将会落实到终端,同时也在策划奥运会结束后全新的营销计划。 一次“涉外”活动 “说白了,梦娜的这次奥运之旅,更像是一次‘涉外’活动。”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梦娜的粗放型战略最终的原因还是因为其重点在国外市场。“现在梦娜产品内外销比例为4∶6。到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美国总统布什、比尔·盖茨以及几十个国家的领导人和贵宾都会来中国,这样的机会是不多见的,到时候全球的目光都会注视着中国,是中国企业向国外展示的好机会。”丁玮曾向记者表达过这样的想法,赞助奥运会对梦娜益处很大,可以让国外友人认识梦娜,有利于企业创建自身品牌。 实际上,这次历史上特别的袜子供应商足以说明了梦娜在海外市场的影响。据梦娜内部人士披露,公司生产的袜子占美国市场的1/3,所以奥组委的批准可能和梦娜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有关。事实证明,在国内的宣传上,梦娜的思路也更倾向于海外市场,在得到赞助商身份之后,梦娜先后成为NBA、迪士尼袜类产品中国区指定授权商,进一步借势拓展了品牌的势力范围。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浪莎的强势,浪莎的奥运营销要比梦娜成功的多。”王元成认为梦娜的“外逃”更像是一次向浪莎的示弱。王元成举例说:“浪莎,不仅仅是吸引,”“中国有个浪莎红”为广告主题在大众媒体上展开了空前猛烈的高空轰炸,一方面全面轰炸,宣传推广“浪莎红”品牌,一方面结合浪莎内装产品进行终端广告传播。“这些都足以给梦娜以致命的打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走回老本行。”王元成分析说。 另一方面,费用问题也是导致其外向型战略的主要原因,有关专家曾经表示,要想真正发挥奥运营销的作用,至少还要有3-5倍于赞助金额的资金用于公关推广、市场活动等。也就是说,梦娜将要付出的代价,远不止他们那看起来似乎已经不菲的赞助费。 从开始的高调出击,到现在的谨慎行事,梦娜种种经历后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像丁玮形容的那样,中国民营企业正在逐步成熟。“中国民营企业压力大,我们的袜子产量很大,但品牌效应并不强,所以现在是一个宣传的关键阶段。不过我们也认识到赞助奥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后续的工作还有很多。”对于梦娜而言,奥运营销只能算是一个有些昂贵的起步,未来的品牌塑造才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