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被动挨打到处变不惊的海宁袜业变身 近期海宁的一家袜子企业凭借过硬的品质,折服了来自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商务官员,并成功击退了该国针对中国袜子的特保调查。从5年前遭遇美国设限、欧盟特保,大量袜子企业关闭,到如今“挺直腰杆”,海宁袜业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据市外经贸局公平贸易处介绍,去年4月15日,多米尼加政府决定对我国袜子产品进行特保调查,10月9日,多政府又决定对进口自我国、美国等6个国家的卫生纸产品进行保障措施调查。这是与我国未建交国家首次对我产品发起的特保调查和保障措施调查。 为妥善应对这两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商务部高度重视,邀请多米尼加共和国贸易损害和保障措施委员会主席玛克西米娜女士一行来华进行实地考察,最终选取了嘉兴的3家企业——海宁市耐尔袜业有限公司、浙江景兴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作为3个行业考察点。 去年11月3日至4日,玛克西米娜女士等两名多政府调查官员以及商务部公平贸易相关负责人一行抵达我市进行考察。在海宁耐尔袜业生产车间,当多商务官员拿到刚刚下线的一双男袜时,就被其考究的面料、严谨的做工所折服,当即表示将重新考虑是否对袜子采取贸易救济措施。 海宁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外贸科科长赵新文介绍,去年1至11月,海宁全市有出口实绩的企业81家,出口额同比增长10%。这一行业这些年的变化,也折射了在日益严峻外贸形势之下的袜企应变之路:欲突破贸易屏障,提升品质需先行。 记者从嘉兴市外经贸局获悉,从2003年起,该市进口了大批袜机,也就是从那时起,海宁袜子企业开始遍地开花,高峰时袜机总数已达4000余台。但令人担忧的是,有的企业仅拥有十多台袜机,生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2005年由于欧美设限,让海宁袜业经历了一次“阵痛”。 为了应对挑战,不少企业开始重新布局市场。以耐尔袜业为例,已经从袜子的编织、染整、绣花点塑等工序逐步扩展建立了完整的生产线,60%的袜子依靠国内完善的销售网络。还与美国杜邦公司结成了伙伴关系,把杜邦公司的“莱卡”等新型原料用到袜子生产中,使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更具有竞争力,成为ADIDAS、GAP、美国莎莉等知名品牌的合作伙伴。赵新文表示:“近几年来,袜业几乎没有再遇到类似来自海外的贸易保护措施,一方面是国际行业贸易环境趋好,另一方面是得益于企业的转型升级。” (嘉兴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