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浙江海利合纤股份有限公司的领导班子将前往上海,参加一个产业用纤维的博览会,同时拜访相关科研机构,寻找接下来准备投资的化纤项目。这家如今已尝到技改甜头的企业,今年年初以来已累计投入300多万元技改资金,接下来准备再投资5000万元,上马一个能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化纤新项目。 不断技改丰富产品结构 2006年,浙江海利合纤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精诚化纤收购当地一家化纤企业,陆续搬到百步镇的时候,这里只有一大堆几乎被淘汰的旧设备,还不大配套,难以利用现有设备进行生产。“为此,我们在购入新的设备的同时,也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技改。”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当时的精诚化纤规模不大,产品只有大有光牵伸丝一种,每天的产量也就50吨左右。收购完成之后,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单靠单一产品,肯定难以打开市场,竞争力也是十分有限。因此,在技改过程中,注重利用原有设备,成功改造设备30余台(套),产品结构也随之丰富起来,增加了涤/涤复合丝、单丝、氧离子丝等多个品种。 其实,当时化纤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单靠普通产品显然没有发展优势,这次技改让海利合纤拥有了比较合理的产品结构。现在,海利合纤每天的产量可以达到150吨左右,尽管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前四个月还是实现了产销平衡,销售各类涤丝15000吨。 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 经过技改,原有设备虽然可以生产更加丰富的产品,可是旧设备效率低、能耗高的缺点还是十分明显,如果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能耗,那么技改才算真正到家。 生产化纤产品需要相对稳定的温度,而且各道程序的温度要求并不相同。公司根据这个特点,自行改装了回风装置,将一些程序上多余的热量提供到需要热量的程序中去。现在,即使是在冬天低温的情况下,也不必再用空调来加热了。 同时,海利合纤采用加“头”加“锭”的方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来到生产车间,原先六头纺的纺丝机早已脱胎换骨,被改成了十二头纺、十八头纺的机器,牵伸机也从168锭改为180锭,现在每吨化纤产品可以节省150元的费用。 “之前,再生聚酯瓶片只能做成短纤,我们通过多次试验,成功将其做成长纤。”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一般来说,涤纶长纤要用聚酯切片才能生产,瓶片只能做成短纤,公司从把好瓶片采购源头做起,改造设备,成功将其运用于长纤生产。该负责人清楚地记得,为了能让瓶片适合做长纤,当时公司技术人员还曾手把手地辅导瓶片生产商,比如如何挑选可乐瓶、矿泉水瓶,清洗需要注意什么事项等等,使得瓶片最终达到了生产长纤的技术要求。现在,自行改装瓶片生产设备之后,公司形成了日产40吨的生产能力,与传统采用聚酯切片为原料相比,每吨产品可以多出两三百元的利润。 寻找合适项目谋求发展 “这次去上海参加产业用纤维的博览会,同时还要拜访相关科研机构,就是为接下来要上马的项目作准备。”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公司相关负责人已经有了清晰的规划。他说,目前,海利合纤与其他化纤行业的大企业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必须要有更大的投入和更新的产品来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为此,接下来还将投入5000万元,寻找合适的化纤项目。 该负责人说:“当然,投资新的项目不能盲目,化纤行业范围极广,许多领域我们也不熟悉,因此需要经过比较论证,寻找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项目。”今年年初以来,他已陆续接触多家科研机构,进行项目调研,寻找有市场竞争力的项目。 当笔者走出总经理办公室时,只见一旁的会议室里已经坐得满满当当,他们正要召开内部会议。如今,这家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资产总额3.8亿元的化纤生产企业,正朝着“为客户提供优良的品质、一流的服务”这一方向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