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年这个时候,来这里找工作的人已经涌进涌出。”初七是浙江省海宁市劳动部门上班的第一天,该市劳动局相关部门一位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可能是因为春节刚过,以及担心找不到工作,今天外来务工人员前来求职的人数明显少很多。 事实上,情况并非外界预期得那么差。节后上班第一天,至下午2点左右,海宁市人力资源市场就接到来自当地104家企业3700多个岗位的用工需求。上述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这个数字与往年相比毫不逊色。 产业下滑影响就业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去年大概有15万的外来农民工在海宁务工,主要来自四川、安徽、江西和云南。由于有些企业开工不足,薪水降低,从去年10月份开始,有不少人陆续回乡。 海宁一家上市公司天通电子(600330.SH)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去年8~12月份,从该公司去职的外来务工者接近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年后,公司已经向部分离职员工发函,让他们重返岗位。不过这位人士也坦承,该公司目前的订单并不稳定。“只能看到一个月后,往年看一个季度是没问题的。” 金融危机对这个以皮革闻名的浙江省县级市的经济产生了不小冲击。海宁市统计局的数字显示,去年该市几大重点产业的增长情况不容乐观,其中皮革业增速仅为1.2%,而2007年这个数字为13.1%,下滑非常明显。经编行业去年增速为13.2%,前年则高达28.8%。袜业是近几年海宁发展较快的行业,但去年的增速也下滑4.6个百分点至18.6%。 徐伟龙是海宁一家小型经编企业的负责人,昨日,他告诉本报记者,因为订单不足,他的企业年前停工后,尚未决定何时复工。而去年,初十就开工了。对于今年的形势,他表示不太乐观。“一些大厂也还没有开工。” 浙江省工商局去年底发布的《2008年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状况》(下称《发展状况》)显示,去年9月份以来,全省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回落明显。 企业效益的下滑直接影响了该省的就业状况。 浙江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比上年减少0.97%,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业单位户均从业人数比上年分别减少10.5%和2.6%。显然,中小企业对该省就业的影响最大。 优势企业逆势扩张 不过,这场危机对于一些拥有技术及规模优势的企业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广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103.SZ)是宁波一家大型纸制品企业,春节之后,这家企业不仅没有缩减用工需求,反而扩大500~800人的招聘数量。广博集团董事长办公室主任魏玉琪告诉本报记者,尽管去年小订单的数量减少,但大订单的数量相对比较稳定。“这是因为我们在国内行业中有技术优势,很多大企业的订单还是会找到我们。”魏玉琪认为,去年经济下滑之后,同行业不少小企业倒闭,今年恶性压价竞争的情况已经好很多。行业洗牌,对于优势企业来说,也许并非坏事。最近,广博集团又新上马一个高档纸质餐具生产线。 政府意识到,维持一批优势企业的正常生产,对于稳定本地经济和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纷纷出台政策,在资金、人才和税收优惠等资源上,向优势企业集中。嘉兴市去年底便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市区企业并购重组的意见》,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和大企业对中小企业进行并购重组,充分发挥现有品牌、标准、专利的效应,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浙江省省长吕祖善上月在向浙江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吕祖善还表示,浙江将抓住国家制订实施产业振兴规划的机遇,积极争取把该省石化、船舶、钢铁、纺织等行业的重点项目纳入国家规划。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