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段时间,金国周对机器人特别感兴趣。他正计划投入5000万元引进一批“国际机器人”,让“他们”取代车间里的重体力劳动,以降低节节攀升的生产成本。 这个纺织业的冬天,绍兴国周纱线公司点燃了一把火,依然产销两旺。董事长金国周的秘诀是内部挖潜,计划中的机器人项目,正是他将实施的系列挖潜工程之一,“现在客户普遍困难,想从客户那里赚钱难了,想发展关键在企业内部。”他说。 从一台绕线机起家,国周纱线已经成长为长三角地区染纱业的龙头企业,下游有稳定的7千多家客户,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1亿元,利税超亿元。回顾其成长历程,加大科技投入,降低成本,提高创新效率无疑是最大亮点。“办企业,前瞻眼光很重要。”金国周说。 去年,绍兴掀起的一轮节能环保风暴,让许多印染企业挨了“板子”,但国周纱线却乐呵呵地以先人一步的姿态,尝到了节能减排的甜头。 早在两年前,国周纱线就开始实施废水处理回用项目,特别是针对印染生产工艺工序中产生的中水——即污染物浓度较低的污水进行技术攻关。公司投入1000万元资金,自行研发了一套系统工程。经深度处理的污水,完全可以取代生产用水。仅此一项,便可节省废水处理成本300余万元。 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国周纱线走得更早。早在2000年,“国周”就与浙大合作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8年来,这套具有“国周”特色的管理信息系统,不断优化升级,已经全面渗透到公司的各个部门。公司决策速度大大加快,生产过程中的差错率大大降低,公司订单交货期从原来的5天缩短到3天。原来因听错、写错、算错、看错所造成的损失下降了90%以上,生产成本下降了50%,目前实际产生经济效益每年达1000万元以上,累计产生的效益已超过6000万元。 在行业气候严峻的今天,国周纱线技改投入的步伐依然很大。除即将引进国际顶级水平的机器人外,目前企业还在与高校合作,准备全方位回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余热。该项目开发成功后,预计每年可以降低能耗3000吨标准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