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湖州吴兴区织里镇318国道的北侧,坐落着一家以毛纺业为主的民营企业——浙江中新毛纺织有限公司。当雅戈尔、富润等国内知名服装、面料生产企业近年陆续向“中新”发来原料订单后,扬子集团下属公司又在日前向“中新”抛来了绣球。 这家连本地人几乎都不甚了解的民营企业,何以能吸引“中国名牌”的眼光,并在近两年里快速成长和发展,去年销售收入1.2亿元,今年上半年又全面完成了去年全年的各项经济指标,一时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发展思路全新调整 过去企业总想做大做全,现在企业着力做精做强。“过去的‘中新’总想做大、做全,做到门类齐全,但几年下来,感觉到不行,这个思路并不能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于是,企业在发展思路上进行了全新的调整,集中自己的优势力量,砍掉没有特色的项目,发展精品项目。”“中新”的一位高级顾问介绍说。 “中新”公司创办于2000年,起步伊始,拥有纺纱、针织、服装加工等众多生产项目。但受到市场、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用企业的话说,就是有的赚钱,有的保本,有的亏钱。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两年多,“中新”董事长邱淦新毅然决定把不赚钱和赔钱的比如服装加工等项目砍掉,把当初投入的生产设备转卖,用于购置更新更好的设备,投入到纺纱、毛条生产等利润大、前景好的项目上。 “虽然企业因此受到一些损失,但通过对发展思路的全新调整,为企业发展明确了方向,也促进了生产结构的调整。”这位顾问说。 科技含量全新提升 过去企业把污水简单处理,现在企业从污水里“取宝”。作为毛纺企业,“中新”的污染主要来自洗毛环节产生的污水。“中新”自始就有一整套污水处理的系统,将洗毛水进行净化以达到排放标准。 “但,洗毛的污水其实是个宝贝。”“中新”的相关工程师介绍,“它里面富含从羊毛身上洗下来的羊毛脂,是制作化妆品的重要原料,如果简单进行污水处理和排放,实际上是一大损失。” 为此,“中新”投入技术和人力,购置设备从污水中提取羊毛脂。特别是去年,“中新”同上海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合作,将提取羊毛脂的产量提升了一倍多。“现在,仅提取羊毛脂带来的收益,就可以和3000吨产量的制条车间的水、电等开销基本持平。” 除此之外,“中新”在调整发展思路后,始终坚持引进尖端生产设备,研发高新技术产品,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引擎。先后引进意大利、法国等地成套的毛条制造设备,生产能力连年翻新,并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级新产品,成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和省“十五”技改优秀企业。 科研力量全新投入 过去企业请来专家,现在企业组建科研中心和创新团队。“‘中新’过去是断断续续地从国内各地引进科研人才,现在‘中新’正准备组建一个20人团队的科研所。” 据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组建的科研所投入约500万元。 工程师李茹珍是“中新”4年前从石家庄引进的一名科研人才,此次担任科研所的主任。她说,自从来到“中新”就充分地感受到企业着力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此次组建科研所,就是为了进一步应用新技术,研制新产品,以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除了科研所,“中新”还有新动作。今年,出于对毛纺行业生态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中新”与浙江理工大学进行协作组建浙江中新毛纺新材料研究与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目前已向市科技局进行申报。在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校合作的同时,“中新”还聘请了日本、意大利等国的专家,不定期来企业对研究难题进行攻关。 全新的发展思路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投入,“中新”呈现了快速、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中新”又投入了2.2亿元,购置了200多亩的土地,新建了10万多平方米的厂房,用于扩大再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