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摊到经营店,从销售额一天不到10元升至百万。风雨二十余载,浙江通运针织有限公司闯出了一片广阔的市场,年销售额逼近3亿元。iES中国袜业网
摆地摊的苦头iES中国袜业网
通运针织成立于1989年,当时公司的生产设备为手摇织袜机,员工只有十来个,大都是亲戚朋友。开始时,董事长陈永平与众多袜企一样,都是摆小摊零卖,大庆、临沂、杭州等地都有他的销售足迹。iES中国袜业网
“当时就是摆个地摊,等着顾客来买。”那时的陈永平根本不知道要什么销售之道,袜子的售价很低,销量也很少,一双卖不到1元钱,有时一天都卖不到10双。陈永平依稀记得那年冬天,自己背着一大包自家生产的袜子,来到哈尔滨卖。当时天很冷,已记不清是零下几十摄氏度了,寒冰彻骨的夜晚行人稀少,陈永平独自一人站在火车站外,默默等着顾客来买袜。“那时真傻得可爱。”陈永平笑着感慨,“回想当初的经历,除了一个‘苦’字,似乎再也找不出更合适的词了。”iES中国袜业网
市场摊的奔头iES中国袜业网
1992年初,陈永平意识到这样东一枪西一炮的地摊销售模式,根本不适合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听说义乌有个国际小商品市场,距离诸暨又近,陈永平就“杀”到当地考察。看到熙熙攘攘的人流,来自五湖四海的客商,陈永平惊叹自己原来竟是“与世隔绝”多年。当下,他就决定在义乌租了一个摊位。iES中国袜业网
自此,陈永平才正式尝到了卖袜的甜头,销售额也“噌噌”往上蹿。凭借良好的信誉和品质,陈永平的生意蒸蒸日上,很多客户都慕名而来,希望能与通运针织合作。这些客户近至诸暨小商品市场,远至昆明等地。而陈永平也比以往忙碌多了,每天在义乌、诸暨来回跑成了家常便饭。iES中国袜业网
1996年,通运针织的厂房扩至近5万平方米,占地65亩。iES中国袜业网
办事处的甜头iES中国袜业网
上世纪90年代,诸暨袜子义乌销,是很多诸暨袜企的一块“硬伤”,通运针织也不例外。“在义乌设摊,即使销往国外,也要借助中间商,无论利润或是客户都很受制约。”看着日渐增多的国际贸易往来,陈永平心里痒痒的,真想把自己的产品直接销至国外。iES中国袜业网
经过长时间的外销筹备,2000年,陈永平的梦想终于开花了。通运针织逐渐在俄罗斯、韩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都有了长期合作的客户,在西班牙,他们还设立了通运针织办事处,为与欧洲外商面对面沟通交流增设了一个新渠道。每年,仅西班牙办事处就可为公司获取近1亿元的销售额。iES中国袜业网
今天,通运针织已是一个年产值近3亿元人民币的规模企业,看着自己企业的市场拓展从周边到省外乃至全球,即使辛劳,陈永平仍觉欣慰。iES中国袜业网
记者获悉,目前通运针织正打算加大投入添置设备转型升级。陈永平解释,发展无止境,生产、销售是一定要紧随时代步伐的。iES中国袜业网
iES中国袜业网
风雨二十余载,通运针织有限公司闯出了一片广阔的市场,年销售额逼近3亿元。这是忙碌的生产车间一角。iES中国袜业网
iES中国袜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