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近日公布,今年1-11月,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502.5亿美元,同比下降11.4%。其中纺织品出口537.6亿美元,下降11.2%;服装出口964.9亿美元,下降11.6%。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负责人表示,近来情况正在好转,国外进货商在危机中减少的库存,到了年底要补回来,企业目前的订单多了一些。但是,增加的多是低档次服装订单,利润太少,企业很难赚到钱。今年纺织服装出口约有10%左右的下降,预计明年的情况会比今年要好。 从国际市场来看,高档次服装的需求尚未回升。而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恰好能够适应这种全球的趋势--需求的档次下降,所以市场份额不降反升。作为日用消费品,纺织服装属于刚性需求范畴。作为中国的传统优势行业,纺织业在国际竞争上的优势依然存在,如低价的劳动成本、娴熟的技工等,不过,这些优势也正在被我们的邻居--柬埔寨、越南等国家取代。而在全球化的产业分工中,这种取代实际上是不可避免的。 分析人士认为,我国中小型纺织企业技术附加值较低,缺乏自主创新是出口的 “硬伤”。面对国外市场更高的准入标准,出口产品的适应能力亟待提高。 而伴随着更高的准入标准,贸易摩擦也在继续。近几年欧美国家对我国产品的召回事件频频发生,出口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海外媒体的敏感地带,出口产品受到更严格的检测和限制,同时也使国内企业面临更大的处罚力度和技术压力。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出口的服装虽然很多都使用国外品牌,但实际上却是中国设计师自己的作品,这表明中国的服装产品已渐渐走出最低层次的加工了。不过,产业链中最值钱的仍然是品牌,这还有待企业循序渐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