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讯(王喜杰 记者 韩金书 付强)一家家小缝头厂,妇女们坐在机台前熟练地给袜子缝头,机器有规律地嘀嘀嗒嗒作响,笑声也不断地从这里传出。如今,这样的场面在辽源市东辽县很多乡镇都能见到。截至目前,东北袜业园共在东辽县设置了78个缝头加工点,共安置5000人就业,增加农民收入7500万元。 随着袜业园企业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张,袜厂对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多,尤其是缝头工艺,劳动力缺口更大。而另一方面农村还存在大量闲置劳动力,农民就业问题急需解决。东北袜业园放长眼光,按照辽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乡联动,以工促农”建设新农村要求,实施了“百村万台袜机进农家,助推农民致富奔小康”工程,园区把织袜工序环节拆分开,将棉袜织造中劳动最多的缝头工序拿出来,向周边农村转移,在农村建立起越来越多的缝头企业,以解决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以城带乡、产业联动,最终形成以袜业园区为核心,千家万户袜企为支撑的生产格局。 由于缝头设备投资少,占地面积又不需太大,还不需工业用电,缝头厂在周边农村受到了很大欢迎,一时间掀起了一股缝头小袜厂的建设热潮,建安、足民、甲山、白泉、金岗,连远在东丰县的沙河镇都出现了缝头厂,对解决当地农村劳动力和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能帮助那些不能外出打工的农村妇女解决就业难题。现在她们不出村子就能打工挣钱了,心里当然高兴。据悉,东北袜业园将建立这样的缝头企业千家以上,实现农民就业2万人,增加收入3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