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362.9亿美元,同比下降11.32%;与前9个月负11.17%的增速相比下降0.15个百分点;11月,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为139.6亿美元,下降9.5%。 由于今年以来棉花、煤炭、原油、染料等原料物资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尽管占行业1/3的优势企业,依靠其产品结构能够适应变化的市场,其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和综合销售利润率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但企业普遍反映出口订单的特点是长单变短单、大单变小单、高价单变低价单,不急的单变急的单,容易的单变难的单,纺织企业的利润空间已被压缩到最低限。 在订单减少的情况下,一批企业已经被淘汰出局。从一些乍暖还寒的出口数据表明,出口形势仍不容乐观。业内预计,未来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额增速会较前几年出现下滑;未来中国占全球贸易额的比重仍能继续提升,但速度会比较缓慢,预计2009年全年出口额同比下降9.27%。但也有财经界分析师作出较为乐观的预测:2010年出口同比将会增长5.90%,基本恢复到2008年水平;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未来3~5年内行业出口应能维持5%~8%的增长。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已全面爆发。有专家指出,产能过剩与贸易摩擦之间会形成恶性循环。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10月,中国已遭受贸易救济调查99起,共涉及116亿美元,而在以往,每年中国受到的贸易救济调查最多也只有40起左右。另外,目前全球正在调查而未实施贸易的救济措施中,也有77项涉及到中国的利益,占比之高,令人瞠目结舌。 有业内专家认为,中国工业应对产能过剩的对策,首先还是要练内功,补足关键环节,发展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同时,破解恶性循环也要从外部着手,要为中国制造做宣传。最近商务部在海外播出“中国制造”形象宣传片就是一个好的开端。此外,就出口而言,拓展多元化市场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从今年上半年起,东盟就成为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开启了进出口行业的新时代。但我国在中东、东欧、非洲、拉美的出口市场份额仅为9.2%、3.7%、10.4%、6.9%,增长空间很大,如加上自由贸易区的开辟,扩大外部需求仍然大有可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