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四届五次理事扩大会议暨中国针织行业发展论坛的声音 每年的行业理事会都是了解企业状况的一个窗口,于近日召开的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四届五次理事扩大会议及中国针织行业发展论坛也不例外。奋战在行业一线的企业负责人及产业集群的管理者,都用实在的语言描述了他们目前的处境及对行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思考。 2009,谁在赚钱 “1/3的骨干企业支撑起了行业利润”,这已成为一个业界常识,但细分这些企业的构成,剖析他们的赚钱之道,不无启迪意义。记者将这些企业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发现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最根本的元素仍是“创新、产品结构调整、科技引领” 等,这些老生常谈的词汇,经这部分企业消化、实施后,实现了实实在在的利润。 针织行业大哥大青岛即发集团今年出口金额达5.6亿美元,集团总经理杨伟东将之归功于设备的引进与改进以及产品品种的调整。今年,即发在为耐克、阿迪达斯贴牌加工的同时,还着手品牌建设,开设专卖店。 与即发毗邻的济南元首针织股份有限公司,用其董事长温增利的话来说,“今年整体形势比较稳定,销售持平,利润翻了一番”。他将获利因素归结为三点:第一,汇率以及国家政策的利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让企业获得了一些实惠;第二,在产品附加值上有所提高,除了传统的棉质内衣外,还增加了化纤内衣;第三,产品单价提高了一部分。他表示,接下来将增加国内销售,今年年底将建内销生产线。 与山东这两家企业开始着手建内销渠道不同,江苏的AB集团及红豆集团今年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内销市场的商机。AB集团董事长周惠明介绍说,今年公司对外出口与往年持平,但在内销市场增长了20%,企业效益较好。红豆集团今年则在连锁销售模式上取得了很大突破,目前在江苏已开设了150家店面。据其负责人介绍,今年公司利润同比增长25%,气候因素对内衣发展帮助很大,10月份之前不少企业感觉困难,11月份由于南北方都大幅降温,许多企业内衣产品供不应求。下一步,红豆在整合式销售、人才培养及店铺管理上要继续探索。 产业集群是针织行业中举足轻重的力量,“1~8月多数针织服装集群地产销总体略有回升,但产品销售利润率增速明显低于去年水平;利润下降趋势减缓。”这是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理事长杨世滨对今年针织产业集群发展态势的总体概况。出席本次理事扩大会议的浙江海宁、河南安阳、江苏江阴祝塘镇、山东枣庄等产业集群地的负责人介绍的情况,对这一概况做了很好的注解。 海宁经编产业园区1~9月实现产值81.9亿元,同比下降6.5%;实现销售80.3亿元,同比下降5.8%;实现利税4.7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实现利润3.0亿元,同比增长31.0%。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沈顺年介绍说,今年园区加大了技改投入,截至目前投入累计已突破10亿元,今后海宁经编将立足经编,跳出经编,大力推进产业链的联合,大力发展功能性面料及高性能产品。 有“针织服装名镇”之称的江阴祝塘镇,今年针织服装利润下降了5%,产量却增长了10%,承接国际采购业务的企业、规模企业数量增加。祝塘镇委员会书记何建华表示,祝塘今后要做好几个一起抓:国际、国内市场一起抓;贴牌生产与自主品牌一起抓;龙头带动与中小企业发展一起抓,等等。目前,祝塘每年注册的针织服装商标数达150以上,虽然金融危机对祝塘大大小小500多家企业有所冲击,但没有一家关门停产的。 山东枣庄作为“中国针织文化衫名城”,1~10月份,实现出口总额87亿元,全年力争突破100亿元,产值增长22%,利润基本持平。为了改变低档货占主流的面貌,枣庄今年也开始推品牌,并准备建立省级以上的研发中心。河南安阳市自2007年做好十大规划后,找到了针织内衣的定位,在发展中低档产品的同时,今后也要开发高档产品。 这些业绩谈起来轻松,其实在背后深藏了种种艰辛,2009年这些骨干企业及产业集群克服了太多的困难,也面临着许多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