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362.9亿美元,同比下降11.32%;与前9月-11.17%的增速相比下降0.15个百分点。专家指出从目前情况看,纺织服装出口复苏期将较为漫长。 一方面,棉花价格上涨对纺织行业势必造成影响。目前,纺织企业的库存周期大多在1个月左右,以往在3个月左右,一些规模较小的纺织企业的库存周期则维持在15天左右,最低甚至到了10天。与库存持续下降相对应的是,纺织品生产回升势头加快,10月全国纱产量达到217.6万吨,1-10月累计纱产量1943万吨,同比增幅均为近期最高。 另一方面,虽然106届广交会纺织品服装成交情况较上届好转,但仍以短小单为主,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同时从10月份开始,欧美国家的圣诞节订单纷沓而至,纺企大幅调高了开工率。11月份开工率为94%,比7月份提高了4个百分点。随着纱价开始上调,纺纱利润由亏损转为保本。但是纺织品服装出口出现反复,出口总值146.5亿美元,环比、同比均下降12.5%,其中棉纺织品出口下降幅度高于总体降幅。 下游纺织品提价困难,据悉生产用的主要原料皮棉的价格已较去年最低时上涨了30%以上,但纱线价格仅仅上涨了17%左右(原料成本占纱线售价的80%左右),产品售价远远跟不上原料上涨的步伐。棉花等原料大幅上涨,对企业形成利空效应,使得企业经营利润微薄,部分相对规模较小的纺织企业当前仍无法正常开工生产。 专家表示,从全年的情况看,虽然可以肯定纺织服装出口已经见底,但复苏路上最关键的是纺企要提单价调结构。国际经济回暖的基础还不牢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形势依然严峻,纺织企业对价格承受能力有限,应该通过提高单价而非产量来寻求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