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国家棉花价格A指数(CNCottonA)为14934元(每吨,下同),上涨119元;B指数(CNCottonB)为14614元,上涨111元。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14415元/吨,涨44,429级棉到厂均价14161元/吨,涨32。 从基本面来看,近期山东省德州市棉油、短绒等棉副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带动了棉籽价格上扬,进一步推动了籽棉收购价格上涨,并创历史新高。当地棉籽收购价格涨至1.60元/斤,比上周上涨0.12元/斤,40%衣分的籽棉最高收到3.70元/斤,比上周上涨0.10元/斤,超过了2003年度3.60元/斤的历史最高价位,创历史新高。 受上周五国储棉抛储价冲高到15400元/吨影响,大部分棉企认为后期市场已有所明朗。周末开始,棉商、棉企普遍提高了皮棉报价,激起不少棉花加工厂恢复收购。籽棉收购价格普遍上涨,最高收购价山东突破3.8元/斤,皮棉现货三级到厂从抛储前的14300涨至14900元/吨,棉企惜售,成交稀少。另外,新疆大雪导致棉花运往内地缓慢,内地三级紧缺,目前加工厂存储的多以四级为主。今日电子盘撮合、期货双双大涨,竞拍也更为激烈,从开盘一路暴涨到15600元/吨,仍未闭市。虽然多数人对此价格感到不可相信,但以此竞拍的激烈程度来看,后期价格仍趋于上涨。 近两日,第三批储备棉竞卖成交价高于市场预期令部分纺企望而却步,纷纷转向现货市场采购棉花,成交量增加,加之受前期雨雪天气的影响,现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 今日撮合成交清淡,主力涨停。郑期所有合约全部涨停。抛储的竞争异常激烈,价格屡创新高,市场上看涨心态极其浓厚。国家对棉花市场的调控能力也受到部分人士的质疑。国家有关部门迟迟不发配额应该有其用意,此节姑且不论,但市场剧烈的变动也恰好为行业的转型带来契机,加上工业用电、煤、水等价格上涨,企业面临空前的压力。许多小型企业、附加值低的企业、单纯依靠成本和价格制胜的企业将面临退出的选择。压缩过剩产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产业转移、全面推动可持续发展等宏观政策正是纺织这个传统产业在未来必然的选择,而棉价的波动或许只是一个助推。 由于很多用棉企业把国储棉作为重要的补库渠道,而短期内新疆高等级棉外运压力又非常突出,提前下发棉花进口配额的可能性不大,在棉花供应紧张局面短期内难以得到缓解的情况下,参与竞拍国储棉的企业数量很可能大幅增加,竞价将更加激烈。所以短期内棉价仍将保持强势,后市密切关注现货市场动向,以及市场主力资金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