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月已是秋高气爽的好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晴好,正是棉花采摘的好时期,棉农抓紧时间采摘籽棉,多数棉花企业均已开秤收购籽棉。但由于受前段时间持续的降雨和低温天气,影响棉花正常裂铃吐絮,使得籽棉产量不容乐观,影响棉价上涨,预计后期期棉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 专家分析,我国新棉减产将不可避免。由于生产成本太高,劳动力严重短缺,棉花价格令人失望,政府提高粮食补贴,以及2008年底全球纺织品需求低迷,农民减少了2009年的棉花种植面积。每公顷单产大约在1298公斤,低于2008/09年创下的记录。据我国农业部门最近调查统计,今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7592万亩,同比减少1000万亩左右,减幅10%以上。今年棉花前期苗情总体较好,8月下旬到9月上旬长江流域连续出现灾害性天气,对棉花生长造成一定影响,预计全国棉花产量700万吨左右。 棉花产量出现大幅下降,使得棉价上涨空间较大。从目前已经上市的新棉来看,各地籽棉开秤价差异较大,湖南籽棉开秤价达每公斤5.8-5.96元,比去年下半年最低价高1.6-1.76元。但是随着棉农采摘数量的增加和棉花上市进度的推进,新棉开秤价格将逐渐全面化和市场化。从上市时间来看,黄河流域、新疆棉区较去年推迟了一周以上,且内地部分棉花主产区籽棉质量有一定幅度下降,这必将推高市场对期棉价格的预期。从整个年度看,棉花减产已成定局,棉花产需缺口将扩大,棉农对棉花收购价格的期望值较高,棉价总体预计将高于上年度。 专家认为,随着纺织生产出口的逐步好转,我国棉花产不足需的矛盾仍将长期存在,这必将对棉价形成长期的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