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大产业提升发展”系列报道·现代纺织产业篇 种种迹象显示,一度亮起红灯的绍兴纺织业,正跃出负增长陷阱。 “产销逐月回升。”绍兴市经贸委一位负责人评价说。记者拿到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底,绍兴纺织业产销首次双双实现正增长,7月、8月继续回升,且增幅逐步加大。 回想一年前,全球金融危机肆虐,绍兴纺织业经受前所未有的“寒潮”。暴跌的出口数据,伴随着华联三鑫、江龙集团等大型纺企的危局,人们谈纺色变。 “从来没有救世主,要靠我们自己!” 9月29日,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新天龙集团新厂区。110家绍兴大型骨干企业负责人鱼贯而入,集体参观这个总投资3.5亿元、年产2.6亿米高档面料后整理技改项目。 全市产业升级投资现场会,选择“新天龙”为考察点,蕴含深意。就在一年多前,这家企业还深陷危机,因为市场环境不佳,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巨资收购来的化纤生产线全面停产。 “怎么办?企业没有等待政府解困,而是决定集中资金抓项目投入,通过调整集团产业结构摆脱困境。”“新天龙”负责人说,年产16000万米高档真蜡花布印染第一期三条生产线已安装到位,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危机给了我们浴火重生的勇气与力量。” 在国际金融危机侵袭前后一年多时间里,这样的故事在绍兴不断上演。今年1~7月,绍兴纺织业在建项目860个,总投资逾280亿元,其中转型升级类投资比重占近七成。全市“三年建设计划”中,共有纺织产业项目91项,总投资近190亿元。 当欧美客户对来自中国的纺织品摇头时,绍兴纺织企业没有坐困愁城,他们看到了13亿人穿衣的大市场。“今年1~7月,公司实现销售4436万元,其中内销3725万元,同比增长达74.7%。”袍江新区诚信达针织公司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绍兴纺织企业内销同比增长9.7%,比一季度提高10.7个百分点。“如绍兴县印染业增势明显,60%左右的产销增量来自国内市场拓展。”市经贸委负责人说。 市场攻略的成功,从各大专业市场成交额逆势上扬可以得到印证。上半年,轻纺城销售各类面料287.3亿元,同比增长8.8%,创历史新高。此外,大唐轻纺袜业城、中国领带城成交额均实现正增长。 “这场危机给绍兴纺织业带来的最大收获或许是企业主从专注粗放扩张到专注集约发展,企业经营水平明显提高。”市政府一位官员说,如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存货两项资金占用明显减少,上半年全市纺织规模企业两资资金增长7.4%,比一季度降低4.4个百分点。 “政策密集出台,纺织业地位从未如此巩固” 2008年11月,一份来自绍兴的建议书寄到国务院。发信人赵林中是全国人大代表,也是一位“老纺织”。这份题为《应从民生的高度定位纺织产业——关于对促进纺织行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得到三位副总理的批示。 5个月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来到绍兴考察,向副总理汇报的五位绍兴企业家,有三位来自纺织行业。 “一有阳光就灿烂,一有雨露就发芽。”张德江如是赞许他们对危机的不懈抗争和取得的成绩。 一位业界人士告诉记者,在金融危机发生的前后,绍兴纺织获得国家和省级官方层面的关注,远远多过形势向好之时,这一产业事实上成了中国传统产业向左还是向右的风向标,这对产业而言,其实是件幸事。 也正是经过包括绍兴在内纺织业界的共同努力,国家纺织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及出口退税调整等重大产业政策,才会适时而密集地出台,为整个产业赢得了重新起跳的生机。 2009年4月,绍兴纺织产业提升发展规划实施细则正式出台。在市级层面,绍兴开始强化对纺织业发展的考核,对各县(市、区)和市直开发区纺织产业提升发展工作开展考核评估,力度超过以往,显示出纺织之乡对发展这一传统产业的坚定不移。 政府对纺织业支持力度的全面升级,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的注入,一改社会舆论此前对发展纺织业的犹疑,特别是打消了银行业对支持纺织业的犹豫不决。“市内金融机构每年新增工业贷款的一定比例用于扶持纺织产业提升发展。”《绍兴市纺织产业提升发展规划》(2008-2012)如此建议。 “绍兴正着手从平台构建和集群主面,全力推进纺织产业提升。”市经贸委负责人介绍,包括中国轻纺城、大唐袜业市场、中国领带城等在内的专业市场硬件提升改造和电子商务步伐明显加快,各大纺织产业集群的规划也将在年底前全面完成,一个地位更加凸显的纺织“高地”或许将会在危机结束后矗立。(绍兴网-绍兴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