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计划抛售2008年度收储棉32101吨,实际成交22636吨,流拍9465吨,总成交比例为71%。平均等级3.26,平均长度28.24,加权成交价13015元/吨,较上一日涨103元,折328级成交价为13085元/吨,较上一日涨18元。国家的抛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场供应,稳定了市场价格。保护了棉农的利益,维护了纺企的利益。 但对于8,9月份的棉花市场我们还是需要关注几件事: 第一,8、9月份的天气状况对棉花生长到关重要,尤其是长江流域棉区的江苏和安徽两省,一旦受灾加重,尽管对总产的影响并不大,但很容易使流动过剩的炒作资金找到“突破口”,如2003年度棉价失控般的 “疯涨暴跌”; 第二,据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上半年1-5月我国纺织业内需行业比重上升至80.03%,而出口总额同比下滑11.13%,内销增幅同比达到15%,内销成为支撑纺织业没有大面积滑坡的唯一动力,8、9月份内销形势将逐渐好转,对棉价形成显而易见的支撑,新、陈棉在什么价位接轨,主要看 9月份棉纺厂的承受能力和内需市场状况,大型企业依靠资金、技术和价格优势挤占了中小棉纺厂的出口份额,短期出口触底回暖的希望不大。 第三,8月上旬国家储棉会增加多大的抛售量,50、60还是80万吨?虽然8月下旬西北内陆棉区就将有少量新棉陆续加工上市,但形成规模和达到棉纺厂采购要求一般要在9月底或10月上旬,如果152.3万吨在8月12日前后结束,距新棉集中上市还有一个月左右,为的保证新棉、陈棉能顺利接轨,业内判断国储棉要抛到9月15日前后,按平均每日约成交3万吨计算,还需60多万吨,因此有关人士认为增加的抛储量将60?70万吨,另外由于前期抛出的多是直属库的棉花,受管理、消防及存储条件的制约,后期将以代储库的棉花为主(大多是2008年度收储的棉花),据传言,60万吨的组成为2005年度陈棉10万吨,2008年度新棉50万吨,但该消息未经有关方面证实; 国家实施一系列措施的基本态度:适当保护纺织企业利益;满足有生命力、能承受一定原料成本纺织企业的用棉需要;保护来之不易的市场价格,不以抛储打压市场。以最低价托市、以增加日上市量防止价格过快上涨的具体措施保证年度末期的市场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