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海外速报》近日报道了台湾省化纤产业的近况和今后方向。台湾省的化纤产业正在缩小的状况下向非衣料用途转移。其概要如下: 1、生产能力缩小 表1为台湾省化纤生产能力的推移。2008年,台湾省的化纤生产能力为日产8700吨(年产313万吨),与2004年相比,减少18%。从这5年间的变化看,锦纶呈现扩大趋势,粘胶纤维停滞不前,这以外各种类的生产能力都在缩小。 生产能力的构成比率(2008年)为:涤纶长丝49.0%、涤纶短纤维21.7%、锦纶20.4%、粘胶短纤维5.1%、腈纶短纤维3.6%、氨纶0.2%。涤纶和锦纶占全体的9成以上。 表1 台湾省化纤生产能力的推移 (单位:吨/日) 年度 | 涤纶 | 锦纶 | 腈纶短纤维 | 粘胶短纤维 | 氨纶 | 合计 | 长丝 | 短纤维 | 长丝 | 短纤维 | 2004 | 5289 | 2778 | 1637 | 33 | 424 | 440 | 33 | 10634 | 2005 | 4898 | 2586 | 1660 | 33 | 434 | 440 | 34 | 10085 | 2006 | 4904 | 2586 | 1584 | 33 | 434 | 440 | 34 | 10015 | 2007 | 4361 | 1888 | 1745 | 33 | 360 | 440 | 18 | 8845 | 2008 | 4263 | 1888 | 1738 | 43 | 310 | 440 | 18 | 8700 |
出处:台湾省化纤协会 2、生产量减少 表2表示化纤生产量和出厂量的推移。2008年,台湾省的化纤生产量为211万吨,比上年减少19%,比2004年减少31%。其中,涤纶长丝102万吨、涤纶短纤维50万吨、锦纶40万吨、腈纶短纤维8万吨、粘胶短纤维11万吨。 从过去5年间化纤出厂量的推移看,岛内用和出口的比例大体上保持一定水平,但数量都减少。2008年的化纤出厂量为岛内用占62%、出口占38%。 表2 台湾省的化纤生产量和出口量推移 (单位:千吨) 年度 | 生产量 | 出厂量 | 合计 | 岛内 | 出口 | 2004 | 3077 | 3054 | 1836 | 1218 | 2005 | 2678 | 2670 | 1565 | 1105 | 2006 | 2495 | 2532 | 1466 | 1066 | 2007 | 2592 | 2581 | 1592 | 989 | 2008 | 2109 | 2116 | 1312 | 804 |
出处:台湾省化纤协会 3、强化非衣料用途 在世界不景气中,台湾省化纤产业提出了将高功能、高性能纺织品的开发和非衣料用途的扩大作为进行的方向。 如表3所示,衣料用:家庭用:产业用的构成比例,2007年为62:12:26,到2015年提高家庭用和产业用的比例,目标为50:17:33。同时致力于高功能、高性能纺织品的开发,寻求附加价值的提高,目标将产值从2007年的4720亿NT$,到2015年增加23%达到5800亿NT$。 表3 台湾省纺织品的各用途构成比例 | 2000 | 2007 | → | 2010 | 2015 | 产值(十亿NT$) | 489 | 472 | 550 | 580 | 构成比 (衣料:家庭:产业) | 80:10:10 | 62:12:26 | 57:15:28 | 50:17:33 |
出处:台湾省纤维产业联盟 台湾省化纤产业不仅是高功能、高性能纺织品的开发,而且对评价方法和商标制度的开发、整备也在采取对策。迄今已确立了抗菌性、消臭性、防霉性、电磁波遮蔽、吸湿速干性、防皱性、抗静电性、远红外放射、防污性、防火性等各种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和取得认证产品已在网上(http://tft.ttfapproved.org.tw)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