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纤行业正处于一个深度调整期,这是不争的事实。问题在于,面对调整我们不能盲目行动,更不能消极等待,而是要根据当前市场情况、企业实际,充分利用当前政策的有利时机,明确调整的思路,正确把握市场定位、企业定位、产品定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中国化纤行业真正实现健康发展。”--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 过去的一年,我国化纤行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很多企业出现亏损现象,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着化纤行业的健康发展。今年一季度化纤企业生产出现回升,行业发展出现一些积极信号,能否就此判断化纤行业开始复苏,金融危机影响已经减弱? 即将在浙江杭州萧山区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以“金融危机与化纤产业––挑战与展望”为主题,全球化纤界专家、学者、企业家将汇聚一堂,共同分析当前全球化纤行业面临的形势,探讨世界化纤业在金融危机下的生存之道。作为全球化纤产业最重要的力量,中国化纤行业的发展会更加引人注目。为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加快深度调整,是中国化纤业保持良性发展的重要路径。 危机远未结束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现象。今年1~4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只有47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0.06%。对出口依存度很高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来说,两位数的降幅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许坤元称:“这表明,全球金融危机表面上看虽有所缓和,但还远没有到完全解决的时候。金融危机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对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影响依然不容忽视。” 深受危机重创,美国、欧洲等地经济还在下滑之中,尚未见底。今年一季度,美国经济GDP换算成年率降幅下降6.1%,欧元区16国平均约下降10%,德国下降14.4%,英国下降1.9%。日本经济今年一季度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下降15.2%,下滑幅度登上发达国家经济负增长榜首,创下日本战后经济负增长纪录。美、欧、日经济的下滑导致全球需求疲软。美国、欧盟、日本三大市场是中国最重要的纺织服装出口地,金融危机对这三大市场的重创,直接导致需求萎缩。许坤元表示,“在这种大背景下,国际纺织市场不可能大幅回升,下游纺织产品的需求低迷将直接影响中国化纤行业的恢复和发展。” 从深层原因看,美国长时间实行“去工业化”政策,虚拟经济严重膨胀,严重脱离实体经济,最终引发虚拟经济累积的系统性风险集中爆发。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出现的问题不可能在一朝一夕解决,各国政府、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对实体经济有一个再认识的过程,对过度的虚拟资本经营也有一个再认识过程,对各个国家宏观调控的内涵和方式仍有一个再认识过程,因此金融危机也不可能很快解决。 调整意义重大 化纤是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化纤用量已经占到纺织纤维用量的65%。“作为重要的基础行业,化纤行业的调整要抓住《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三年宝贵时间,加快深度调整,加快新型纤维的开发和产业化速度。为中国纺织服装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原料选择,这是关系到中国纺织工业原料安全和行业稳定的大问题。”许坤元强调到。 2008年,被称为进入新世纪以来化纤行业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去年1~11月化纤行业经济效益下滑了60个百分点,有26.7%的企业出现亏损。今年前两个月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虽然3~4月化纤企业生产开始出现回暖,但许坤元表示,“这仅是在低谷下的恢复性回升,是在企业纷纷清理库存后的补库性回升。这从今年1~4月化纤制品出口仍然下降6.31%得到验证。目前看,化纤行业的发展仍然很不乐观,最突出的因素就是石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对化纤行业的影响。” 2008年,石油价格从最高140美元/桶到最低时35美元/桶的剧烈波动,对化纤企业的冲击和利润下降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同时也传导到下游行业。许坤元说:“石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对全球化纤行业带来极大的冲击和不确定性,使化纤行业成为波动最大的行业。因此,面对金融危机,化纤行业应该更深刻地反思:如何加快原料开发速度,减少进口依存度;如何加强对原料市场走势的预测,提高预警能力;如何和下游企业形成战略合作联盟,共同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发展应注意三方面潜力因素 2007年全球纤维产量达到7500万吨左右,化纤所占比重达到60.7%。其中,我国涤纶产量占到83%。令人关注的是,我国80%以上的聚酯产品使用的均是大容量直接纺技术,出现同类化产品过度竞争现象,同类化产品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亏损严重,对行业发展带来严重负面影响。许坤元指出,遏制常规产品恶性竞争的途径就是加大差异化产品的开发,在开拓市场方面,他指出有三个潜力因素值得关注: 加快消费需求增长。从全球看,在经济一体化影响下,化纤产品消费在增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将是化纤产品消费新的增长点。尤其是在衣着和家用纺织品领域的消费,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 大力开发高性能纤维。加速实现高性能碳纤维、芳纶、聚苯硫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玄武岩纤维、聚酰亚胺、新型聚酯等高新技术纤维和复合材料的产业化。尤其是加大产业用化纤原料的开发和应用,使产业用纤维应用领域在民用和工业用领域有更广阔的空间。事实上,这几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已经证明,在交通、建筑、医用、航空航天等领域,新型纤维的开发和产业化前景有着更加广阔的市场需求。 扩大应用领域。加快开发差别化和功能性纤维,是化纤行业“十五、十一五”的工作重点,针对纺织服装工业发展需要和我国资源现实,合成纤维要继续提高应用比例,提高产品功能化,扩大在衣着类、家纺类以及工业领域的消费份额,依靠先进装备和先进生产工艺,实现多种纤维的交织混纺,提高产品附加值。 深层改革迫在眉睫 当前化纤行业产学研和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结合不够,这必将导致在产品开发、人才培养、市场开拓方面出现“短板”,许坤元称,促进化纤行业加快良性发展还有一些要注意的问题,包括转变企业经营体制,以股份制方式,用资本链条串起相关利益,用市场手段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实现企业升级改造;利用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的产业集群、专业市场的区域优势,促进化纤企业有针对性地实现优化配置、降低成本;优势骨干企业对困难企业的兼并重组,实现优势资源的合理配置等等都是推动化纤行业深层次调整和改革应该注意的。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许坤元强调:“未来化纤行业的竞争,已经不局限在个体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群体企业和群体企业之间、产业链和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这是未来竞争的必然趋势。因此,为了适应未来竞争的需要,加快深层次调整和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是全球化纤行业重新梳理发展思路,看清未来竞争格局,确定自身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会议。相信集聚全球化纤界学者、专家、企业家的共同智慧,将会对危机下的化纤行业走势提出更睿智的建议。许坤元表示,面对挑战,通过交流,探讨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各个国家将得到相互的了解,有利于全球化纤工业包括中国化纤工业的调整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