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多重压力下,我国腈纶行业面临窘境,已成为连续三年亏损的化纤子行业。腈纶行业要走出目前的困境,任重而道远。 被其他纤维替代的压力 腈纶纤维传统上有三大领域,即拉舍尔毛毯、玩具绒和人造毛皮。目前三大领域前两个被其他纤维占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人造毛皮用量也急速下降。其他纤维,特别是涤纶纤维已逐渐占领了原属于腈纶纤维的应用领域。 2002年以来,波斯纶、改性涤纶等产品的产能已经从最初的几千吨发展到几十万吨,它们在毛毯、毛皮、毛绒和粗纺毛线领域替代了腈纶15%~20%的用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产品的技术更新和改进成为可能。如果产品质量有显著的改进,替代比例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由于性能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而价格比腈纶产品便宜很多,涤纶产品近年来逐渐成为腈纶产品的替代品。一般来说,当腈纶与涤纶价差维持在4000元/吨以内时,纺纱厂对二者的采购量会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但如果价差超过4000元/吨,纺纱厂便会大量采用涤纶替代腈纶产品。 2008年,受上游丙烯腈高价格的拖累,腈纶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腈纶与涤纶价差不断加大,涤纶替代效应明显。虽然2008年11月丙烯价格回落,丙烯腈、腈纶的价格也相应下降,但此时全球金融风暴严重影响腈纶需求,腈纶企业开工率降至新低。目前,虽然腈纶与涤纶价差缩小到了5000元/吨以下,但仍有足够的替代空间。而受成本因素影响,涤纶价格近期还在下滑,两者的价差继续缩小的可能性不大。 原料供应的压力 在纺纱原料的选择上,涤纶、棉花等与腈纶存在竞争,而在丙烯腈的下游产品中,其他衍生物也在逐渐占领腈纶的市场份额。主要原料丙烯腈的用途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国产丙烯腈有90%用于腈纶纤维的生产。现在只有60%多用于腈纶生产,其他30%多已转至生产ABS、SAN树脂等。 ABS、SAN是丙烯腈衍生物中的重要品种,虽然目前行情低迷,但前景看好。丙烯腈的另两种衍生物丙烯酰胺(AM)、聚丙烯酰胺(PAM)近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它在全球的用量也不断增加。我国2007年聚丙烯酰胺的消费量约为23万吨,其中石油开采领域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近70%,水处理领域占15%左右,造纸领域约占11%。未来丙烯酰胺在水处理和造纸领域的需求量将进一步扩大。 节能减排的环保压力 “十五”以来,化纤行业在市场需求的拉动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节能减排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并且把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写入了“十一五”规划,对能耗相对较高的腈纶增加了约束性指标,对生产过程中的环保、节能、安全生产等技术的发展提出严格要求。 腈纶废水处理难,是制约腈纶行业发展的一个难题。目前,安庆石化正在进行腈纶污水处理技术攻关,在前期试验室小试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中试方案,现已完成试验方案的编制。 技术升级的压力 目前我国腈纶厂有四种生产工艺路线,在管理机制、装置规模、技术和创新能力、环保整治等方面差异明显。这些装置大都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引进的,有些装置技术水平已难以满足后加工企业的需求,迫切需要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升级。 新产品研发能力较弱,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不够。目前采用的DMAC、硫氰酸钠二步法等工艺路线,在产品开发上与国外存在着一定差距,产品缺乏竞争力。美国、日本等腈纶工业发达国家,多数企业采用硫氰酸钠为溶剂的工艺路线,逐步减少DMF(二甲基甲酰胺)的干法路线并积极地开发和研制特种腈纶纤维。目前它们开发和生产的特种腈纶纤维品种主要有:阻燃、酸性染料可染、抗起球、除味、抗菌、高吸湿、远红外保温、高收缩、高白度、高回弹性以及异形纤维等。在产品研发、科研人员的业务学习等方面,国外公司都加大投入,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