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化纤协会、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中国化纤总公司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丙烯腈与腈纶市场论坛在上海落下了帷幕。或许是腈纶行业亏损的时间太长,亏损的幅度太大,在本次论坛上,记者最大的感受是:几乎听不到腈纶企业的声音。 其实,从参会的100多名代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参会企业中,上游丙烯腈原料企业如中石化、中石油、上海赛科石化、宁波LG甬兴化工、道氏化学等均有代表参加,下游其他应用领域的参会企业也有一些,如山东宝莫生物化工公司,而上海金山联贸、威海纺织集团进出口公司等贸易企业数量更多。唯独腈纶企业,只有吉林奇峰、吉盟和泰国腈纶公司等为数不多的几家参会。 是什么让腈纶行业如此尴尬?腈纶行业未来究竟还有没有“翻牌”的底气? 前有涤纶替代 本次会议上,被与会代表不断提及的一个词是“替代”,这一方面指涤纶产品、棉花等对腈纶的替代,另一方面指ABS/SAN、丙烯酰胺等丙烯腈衍生物对腈纶市场份额的取代。 由于性能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加上价格比腈纶产品便宜很多,涤纶产品近年来逐渐成为腈纶产品的替代品。一般来说,当腈纶与涤纶价差维持在4000元/吨以内时,纺纱厂对二者的采购量会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但如果价差超过4000元/吨,纺纱厂便会大量采用涤纶替代腈纶产品。 2008年,受上游丙烯腈高价格的拖累,腈纶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腈纶与涤纶价差不断加大,涤纶替代效应明显。虽然去年11月丙烯价格回落,丙烯腈、腈纶的价格也相应有所下降,但此时全球金融风暴严重影响腈纶需求,腈纶企业开工率降至新低。目前,虽然腈纶与涤纶价差缩小到了5000元/吨以下,但仍有足够的替代空间。而受成本因素影响,涤纶价格近期还在下滑,两者的价差继续缩小的可能性不大。 后有衍生物抢滩 在纺纱原料的选择上,有涤纶、棉花等与腈纶竞争,而在丙烯腈的下游产品中,其他衍生物也在逐渐占领腈纶的市场份额。 ABS、SAN是丙烯腈衍生物中的重要品种,虽然目前行情低迷,但前景看好。丙烯腈的另一种衍生物——丙烯酰胺近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它在全球的用量也不断增加。 来自山东宝莫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在他的报告中详细阐述了丙烯酰胺(AM)、聚丙烯酰胺(PAM)产品的应用价值。我国2007年聚丙烯酰胺的消费量约为23万吨,其中石油开采领域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近70%,水处理领域占15%左右,造纸领域约占11%。这位代表谈到,未来丙烯酰胺在水处理和造纸领域的需求量将进一步扩大,在农业方面应用的高吸水性树脂也正在宝莫公司研发,并将在国内逐渐推广使用。此外,NB共聚物的需求量也逐渐增长。 经营状况较稳定 其实,上面反映出的只是腈纶行业目前困境的一部分,行业还面临新产品开发不利、行业技术进步缓慢等诸多难题。据统计,2008年腈纶行业实际完成投资额0.39亿元,同比减少84.41%,这意味着,推动行业进步的基本技术改造可能也停止了。 人们不禁要问:腈纶行业还有没有前途可言?本次论坛上,一些代表的发言或许能帮助腈纶企业找到信心和动力。 中石化化工销售上海分公司腈纶部经理朱国宝在题为“腈纶产品市场分析与展望”的报告中,从客观上分析了腈纶行业目前的经营状况。目前腈纶企业开工水平维持在70%左右,销售情况比较活跃,今后进口加工贸易将有所增加,产品价格基本稳定。尤其是库存情况,处于历史低位,预计今年全年也将处于合理水平,这对避免部分现金流损失有重要作用。因此,他预计今年行业经济效益会好于去年,甚至可能扭亏为盈。 技术开发降成本 山东省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朱波副主任则从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方面为腈纶企业带来了一抹曙光。碳纤维是目前国内急需的重要高性能纤维之一,具有耐高温、耐腐蚀、重量轻等优异性能,是重要的国防材料,在民用领域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而生产高强度碳纤维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腈纤维。不过,与普通腈纶相比,生产碳纤维需要的原丝要求成分更精细、纤度更细、强度更高、孔隙更少、取向度更高,这就为腈纶企业进入碳纤维行业设置了很高的门槛,需要先进的技术作支撑。 比起开发碳纤维所需原丝的难度,另一位代表提出的观点似乎更具可行性。本次会议的承办方之一——中国化纤经济信息网的副总经理蒋伟文认为,腈纶行业的新产品开发要注意拓宽应用领域。他以氨纶行业为例:当年美国杜邦研发出“莱卡”,将氨纶应用范围从袖口、领口等地方扩展到面料应用上,直接引发了氨纶需求的一次飞跃。他认为腈纶行业也有这样的潜力,可以通过某种应用领域的开拓,大大提升腈纶的需求量。 而对于困扰行业的涤纶替代问题,蒋伟文认为要通过新技术开发来解决。10多年前,聚酯涤纶的成本也很高,但国产化聚酯技术和装备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聚酯的生产成本。腈纶行业现在就存在研发成本、加工成本过高的问题,亟需可以推广的新技术来降低这些成本。 除此之外,产业结构调整、产能整合、产业链合作都是代表们提出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如何细化,如何落到实处,是本次论坛留给企业的“课后题”。论坛临近结束,有代表发言:腈纶行业已经遭受高成本、替代品两座大山的重压,再加金融危机这座大山又何妨?还不是一样地扛下去。这种自勉精神,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腈纶行业愈挫愈勇的干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