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连日来,市级各部门立即组织机关干部认真学习会议精神,迅速制订工作举措,切实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化成推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市发改委锁定六项任务 推进项目建设 市发改委认真组织传达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发改委工作职能和年度重点任务,尤其是对抓好“三年建设计划”的当前工作进行部署。一是抓紧部署全市重点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全市重点建设年度形象计划,进一步明确责任,造势鼓劲,营造全市上下合力推进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抓紧排定重大项目市领导联系方案。通过重大项目市领导联系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加快推进项目实施。三是抓紧项目前期进展督查,做到项目前期进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分析、一汇报。四是抓紧推进项目融资工作,重点做好企业债券发行。五是抓紧国家资金支持项目的申报。密切关注项目资金安排动向,有的放矢地做好各类基础设施、高技术产业、农业综合开发、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等国家资金支持项目的前期工作,提高项目申报材料质量,争取更多项目得到国家资金支持。六是要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市经贸委推进产业提升 加快集约发展 为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经贸委制订了三大工作重点。一是产业提升要有新推进。以结构调整和项目建设为抓手,拟订产业提升年度推进计划,切实推进五大产业提升规划的实施;加快节能环保、机械电子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加快大唐袜业和嵊州领带两个省级产业集群提升试点的对接、落实和启动,以点带面推动产业集群提升;加快集群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工业企业的主辅分离;大力实施“215”三年工业投资推进计划,强势推进工业投入。二是集约发展要有新成效。加强源头准入、过程监管和末端治理三个环节,突出重点领域,确保万元GDP能耗下降4.5%的年度目标顺利完成,力争完成4.8%。三是管理能力要有新提升。 市科技局加强科技创新 推进转型升级 围绕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市科技工作将继续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突出“加强科技创新,推进转型升级”这一工作主题,通过进一步营造创新氛围,落实创新政策,完善创新机制,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改进创新服务手段,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在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着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层次,支撑发展方式转变;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中纺院江南分院、北大工学院绍兴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拓展创新源头,集成创新资源;鼓励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全面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深化科技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创新成果评价和激励机制,强化部门创新要素集聚,进一步形成创新合力。 市国土局优化国土保障 服务经济大局 市国土局在学习贯彻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提出,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市政府关于提升五大产业的政策意见,服务大局,全力做好新一年的工作。要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高质量地为我市“三年建设计划”提供国土保障。要认真落实工作措施,切实做好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报批工作,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按计划优先落实。全力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重点项目建设、大城市空间布局和统筹城乡发展提供用地保障。要优化服务,提高办事效能,对重点建设项目要建立绿色通道,提前介入,实行“一站式服务”。同时,要继续开展走访企业活动,立足本职研究具体服务举措,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为我市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作出应有的贡献。 市农业局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转型升级 市农业局在认真学习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后,结合部门实际,提出要围绕创新强农、科技兴农和服务为农,切实抓好现代农业建设各项工作,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市农业局提出,要立即行动起来,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文件明确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激励作用。要着力在强化责任落实、培育新型主体、加快技术应用和创新耕作制度上下功夫,切实抓好粮食生产。要大力培育蔬菜、茶叶、水产、畜禽、花卉、干鲜果等主导产业,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和整体效益,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要鼓励农村土地流转,积极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农业发展方式向专业化方向转变。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升我市农产品品质。要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市外经贸局强外贸优外资 拓外经推外包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结束的当天下午,市外经贸局迅速召开局党委中心学习组扩大会议和局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大会,认真传达会议精神。大家一致认为,要精神更振奋、目标更坚定、工作更有力、服务更优化,着力“强外贸、优外资、拓外经、推外包、重服务”,努力发挥外经贸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关注外经贸运行动态,做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突发事件的预警服务;大力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确保外贸出口“东边不亮西边亮”;加大百只市级以上出口名牌企业的推介,实现品牌增效。围绕优先引进先进制造业、优先引进现代服务业、优先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抓好大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和节会招商。鼓励和引导块状经济、规模企业“抱团”到境外建设产业园区。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