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这是一本翻开了就不能不一直读下去的书。”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教授写道。这是这位在中国学界极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对描述店口的《先行者:一个小镇里的中国未来》一书所作出的评价。 今年12月,在历时一年多后,被浙江人民出版社列为重点出版课题的《诸暨创新创业30年系列丛书》正式面世。该社社长楼俊贤表示,该丛书彻底打破了以往大量地方性读物“自娱自乐”的格局,受到了市场追捧,这在浙江省尚属首次。目前,该丛书的其中一两册,正在洽谈包括英文、日文、韩文在内的对外版权输出事宜。 丛书共5册,以“一市(诸暨)四镇(店口、大唐、山下湖、枫桥)”为解读对象。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视野为观照,以大时代下诸暨的经济成就和社会变迁为经纬,以故事感的方式为呈现手段,丛书的成功出版和发行,是我市又一次成功的城市形象外宣。 诸暨道路与中国价值 一个百余万人口的县级市,缘何冒出了十余万家企业、七十五个专业市场和十五个块状经济? 一个曾经山水阻隔的店口,缘何会诞生一个令世人惊讶的“五金帝国”,并形成一支令全中国瞩目的铜加工力量? 一个历史上的产粮地区,缘何变身为世界最大的袜业基地,并打败美国佩恩堡,造就了全球化进程中最意外的结果? 一个山坳里的偏远之地,缘何令世界珍珠中心路从日本、香港迁移到山下湖? 一个从传统农业社会跨进工业化中后期的枫桥,在经济快速前行的数十年里,缘何鲜有群体性事件发生,其中隐藏着怎样的社会治理秘密? 在过去的30年里,诸暨造就了一系列经济传奇,历史的偶然与必然都隐藏在诸暨的街巷、乡土之间。作为中国经济中的一个小小分支,诸暨经济的勃兴既与大时代相关,也走出了一条极富个性化的道路。
尘封的历史档案记录下诸暨经济社会走过的历程,乡村、城镇之间隐藏着大量鲜活的故事。一个巨变的时代,呼唤着有力度的作品诞生。而2008年的这个时点,无疑是理性分析诸暨巨变的一个最佳切入点。 为此,从2007年初起,市委宣传部结合改革开放30周年,就开始酝酿启动系列丛书编撰写作工作。把视野拓宽到中国范围,引发外界对诸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这是丛书编撰的初衷之一。因此,对这套丛书的撰写人员进行了精心选择,最终决定邀请一些有影响力的资深记者参与。丛书要求体现经济学、社会学专业性的同时,兼顾可读性,以扩大传播效果。 在丛书主创人员中,既有《经济日报》、《绍兴日报》等党报记者,也包括《南风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新锐政经、财经媒体人员。 事实证明,以外界人士的身份,特别以新闻记者敏锐而宽广的视野,对诸暨经济社会进行客观的观察和分析提炼,达到了预想的效果。诸暨道路与中国价值,在丛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作品震撼力与政商学界的关注 今年8月,丛书一位主创人员将自己的初稿发给国内著名新闻人、《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秦朔看完书稿后评价:“诸暨做了一件对当代中国极有价值的事,以翔实的案例、专业的笔法来描述乡土中国变迁的作品在当下并不多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