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QTt中国袜业网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起点一样,终点一样,但是每个人的经历却各不相同。谁也不知道,在这漫长的行程中,会遇见什么,失去什么,获得什么。但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你必须遭遇坎坷,承受痛苦。正如歌中所唱“越过高峰,另一峰却又见,目标推远,让理想永远在前面”。只要认定一个目标,坚持不懈走下去,苦涩的人生也能嚼出甘甜的滋味。QTt中国袜业网
参加运动会、淘宝卖袜子QTt中国袜业网
残疾小伙子说要自力更生
QTt中国袜业网
内容提要
他是一个重度脑瘫者,四肢接受不了大脑控制,长年只能以拐杖为伴。然而,他并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尝试开网店自食其力。如今,他已是2家网店的店主。他,就是“欣源袜海”网店的掌柜——草塔镇张家村残疾青年张欣远。
张欣远一出生,命运就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他被诊断患有先天性脑瘫,长年以拐杖为伴。然而,他并不屈服于先天的残疾,去年开始尝试开网店,至今已是两家淘宝店的掌柜。
去年2月20日,张欣远开了第一家网店——欣源袜海,现在有一钻的信誉,获得了买家290个好评,商品质量、卖家态度和发货速度的评分均在4.8分以上(满分为5分)。在他的网店里,有顾客这样评价:“宝贝很满意, 掌柜人不错!”
张欣远今年21岁,家住草塔镇张家村,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在母亲眼里,儿子身残志坚。他多次参加全国、全省残疾人运动会,在多个运动项目中获得名次。
去年春节刚过,小学毕业的张欣远毅然决定在网上开店做袜子生意,以减轻家里负担。手指蜷缩,他就千万次地练习打字;没有电子商务基础,他就想方设法查阅相关资料。刚开始,网店无人问津,他耐住寂寞和失落,不断地学习“充电”,坚持发帖回复,从细节着手,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增加销售的环节。在他的网店里,商品图片清晰,细节一目了然。库存管理、联系快递等售前、售后服务,张欣远全盘考虑周到。
过了整整一个月,第一笔生意终于来了。“我记得第一个单子等了一个月,当时很高兴,获得了极大的鼓舞。”张欣远对第一单生意记忆犹新。此后,张欣远每天吃完早饭,就在爸妈的搀扶下,来到电脑前开始工作,直到晚上10点才休息。因为脑瘫,他很难控制手指,每打一个字都费劲,但他还是乐意通过旺旺和买家正常交谈、交易。现在,张欣远有时一天有10来笔生意,有时七八笔,比预想中要好。
因为手指无法握笔写字,张欣远每接一笔生意,填单、装箱等工作由母亲代劳。现在生意渐渐繁忙,母亲虽然忙里忙外,但心里十分欣慰。
为了不让妈妈过于劳累,张欣远正在学骑三轮车、寄快递、进货等工作,准备独立完成。现在,尽管每双袜子只能赚5角钱,但是张欣远说,重要的不是能够赚多少钱,而是证明残疾人也能通过努力自力更生生活。
夫妻一个月见不着一次面
勤恳的陕西小伙熬成企业高管QTt中国袜业网
QTt中国袜业网
内容提要
在草塔镇英其尔针织有限公司,有一名外来员工郑常朋,他没有高学历,没有专业技术,但他刻苦好学,勤勤恳恳,在各个岗位都能实现人生价值,从一名仓库管理员做到了现在的总经理助理,完成了从打工者到高管的蜕变。
在英其尔针织有限公司,外来员工郑常朋没有高学历,没有专业技术,但他刻苦好学,勤勤恳恳,从一名仓库管理员做到总经理助理,完成了从打工者到高管的蜕变,而支撑他不懈努力的正是他从未放弃的“管理梦”。
郑常朋出生在陕西安康的一个小山村,师范毕业后,在家教了3年书。陕西当地教师待遇低,为了减轻家里负担,7年前,郑常朋毅然决定带着妻子南下打工,成为农民工大军的一员。
几经周转,郑常朋来到草塔镇,受聘于英其尔针织有限公司,成了一名仓库管理员,当时的工资是每个月500元。
仓库管理十分机械、缺乏技术性,这让决心干番事业的郑常朋如坐针毡。不到一个月,郑常朋向厂里提出更换岗位的请求,他说,忙点累点都无所谓,关键要学到技术。根据他的要求,公司安排他到工作量最大的丝袜物流处上班。
在丝袜物流处上班的日子,是郑常朋没有想到过的忙碌。“每天发货的时候后面排着队,说真的饭都没得吃,从早上到晚上就这样。”郑常朋回忆说,夫妻俩虽同在一个厂上班,但最忙的时候,却有整整一个月没见上面。
然而,那些辛苦的日子并没有让郑常朋退缩,每天充实的工作反而让他觉得获益良多。不久,公司老板发现了这个吃苦耐劳的陕西小伙,觉得他老实可靠,想给他加工资。而郑常朋的举动却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加工资,我第一反应就是,活都没干完,加什么工资。”郑常朋不是钻牛角尖,他的执着只是为了圆自己的一个管理梦。
艰辛的付出没有白费,老板看到了这个年轻小伙子的努力,连续委以重任。之后几年,郑常朋做过后道跟单,当过包装车间主任,正像他自己一直坚持的,要从基层开始学本事。直到现在,郑常朋通过自身努力坐上了总经理助理这个职位,负责公司总经理各项指令的具体实施。
同事们也对这名执着的小伙子刮目相看。英其尔针织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王海桥说,郑常朋来公司的7年里,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始终踏踏实实做业务,现在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间。在大家眼中,郑常朋的打工经历是一本鲜活的“励志书”。而郑常朋只是说,我不过就是比大多数打工者多一点勤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