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外贸接单是一项枯燥的业务,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而现实生活中,这又是一个平均从业年龄相对较低的职业,这似乎与大多数年轻人浮躁的心态格格不入。由于大唐一带的袜业企业有着庞大的外销需求,越来越多的85后和90后生力军投入到外贸接单这个行业中。
“这是一份蛮有诱惑力的工作,很多年轻人其实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期望在很短的时间内掘到第一桶金,可是不少人往往无法坚持,错失大订单。”这是一位年轻的外贸公司经理的经验之谈。本期记者走访了几位年轻的外贸接单员,聊一聊她们的生活和工作。
人物:王丽婷
年龄:24岁
采访地点:叶晓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心语:“每天都要进步一点,成熟一点,不因贪图享受虚度光阴”
这位外贸员让人过目不忘:短短的头发,有点婴儿肥的脸,白皙的皮肤和自然的穿着,身上带着学生族的气息,甚至还有点假小子的感觉。她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王丽婷,毕业两年来一直在叶晓针织机械有限公司做外贸。
单调的日子却更踏实
王丽婷工作以来一直住在璜山的老家,从家到公司每天来回开车大概30分钟。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情一定是打开电脑,登录多得足以让人眼花缭乱的聊天软件,查看每一个信箱里是否有未处理的新邮件。等回复完这些邮件,王丽婷又要通过各种搜索引擎和B2B网站,寻找新的潜在客户,并将整理和修改好的公司产品资料通过网络传给这些陌生的外国公司。这类邮件她一天至少要发10封出去,而这之中能得到回馈的可能也就一封,绝大多数都如石沉大海。
这样看来,似乎王丽婷每天的工作都得围绕着电脑进行,不停地与爱讨价还价的客户周旋,如此日复一日,她却也乐在其中。“我上学的时候就没啥优点,唯一自我感觉良好的课程就是英语。所以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国际贸易。”王丽婷笑嘻嘻地坦白自己选择的初衷。实习期间,她也曾试过别的工作,但后来还是回到老本行,因为她觉得这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既不荒废所学,又能获得一种踏实的感觉。
从迪拜知“热”而退
别看王丽婷才二十多岁,稚嫩的脸庞总让人误以为没什么社会阅历。事实上,早在大四的时候,小姑娘就已经跟随亲戚去迪拜做生意了。由于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去遥远陌生的国度,心中难免害怕,但是对于异国风情文化的向往和对自我成长的要求,让这个小姑娘心中的兴奋打败了恐惧。
在迪拜随处可见浙江人的木须巴扎市场(音译),利用当地较低的关税,王丽婷和她的亲戚将在国内生产的男士休闲裤大量地卖给中东地区的商人。生意虽然做得红红火火,但她却丝毫没有留下来的意思。问起理由,她皱起了眉头,做了一个略微夸张的表情:“太热了。室外温度50度!”至此,迪拜成为她人生中一段有趣的回忆,也让她培养了两种至今对工作都十分有利的优势——与中东商人交流的经验和倒不过来时差。
王丽婷告诉记者,她手头主要负责的客户恰恰集中在中东地区,加上从迪拜回来后就没有把作息时间调整过来,这也让她无意之中契合了客户的作息时间,便于双方交流。
趁着年轻多奋斗几年
虽说在语言上的优势和迪拜的生活经历已经足够让王丽婷以一种轻松乐观的心态对待工作,但她却并不满足于此。她说想趁着年轻多奋斗一点。即便是在一周只休息一天的情况下,她也仍然放不下工作——收发邮件,联系客户,浏览其他外贸公司的网站,从别的优秀外贸员身上找自己的不足。王丽婷一贯大大咧咧的笑容背后掩藏了一路的艰辛付出,她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每天都要进步一点,成熟一点,不因贪图享受虚度光阴。 |